香港鼠患嚴重引關注 港媒:政府部門應溝通合作
中新網5月22日電 據《香港商報》報道,香港今年再發現3宗人類感染大鼠戊型肝炎的個案,引起社會對鼠患的關注。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張建宗5月17日出席防治蟲鼠督導委員會特別會議,會后宣布5月20日起推展全城清潔,為期三個月,并會與各區合作,針對衛生黑點和重點范疇,加強滅鼠和防鼠。
政府提高防治鼠患的意識是做好治鼠工作的第一步,而有關措施能否取得成效,則仍要看各政府部門之間能否克服官僚體系的障礙,通力合作。
小區長期存在鼠患
至今,香港發現由鼠傳人的大鼠戊型肝炎個案總數為5宗,而全球發現總數為6宗,可見事件的嚴重性。
大鼠戊型肝炎由鼠傳人,受老鼠污染過的食物和水等,均有可能傳播病毒,大鼠戊型肝炎個案的出現,是繼2003年沙士之后,香港再次面臨的一次重大的公共衛生安全事件,由政府至社會各層面,都有必要做好治理鼠患、防范公共衛生安全問題的準備。
香港小區長期存在鼠患問題,近年,鼠患在小區日趨嚴重的報道不時見諸媒體報道,例如,老鼠比貓、狗更大,老鼠爬上數十層的高樓住宅等新聞。小區的鼠患已對市民健康構成威脅,需要加強防治。
香港氣候溫暖潮濕,適合鼠類生長和繁殖,加上地少人多,樓宇密集,一些樓宇之間,只有一條十分狹窄的窄巷,最容易出現長期缺乏管理的衛生黑角。一些舊區亦存在欠缺完善管理的“三無”大廈,衛生情況較差。一些年久失修的大廈、舊樓,甚至無人居住的樓宇,因為業權復雜等客觀原因,長期未能清拆重建,成為衛生黑點。此外,香港市民喜愛到傳統街市購買鮮活食品,也令公共衛生管理存在較大的困難。
政府部門缺乏溝通合作
除了這些社會上存在的客觀原因之外,政府部門之間缺乏應有的溝通合作,以及受到官僚思維影響而產生的衛生管理問題,同樣需要解決。例如,去年超強臺風“山竹”過后,多個小區出現被強風吹斷的樹木,路政、康文、食環、環保等多個政府部門各家自掃門前雪,只按自己的方式處理在自己部門管轄范圍內被吹倒的樹木,結果就在小區產生出一些問題,甚至引發鼠患。
有些地點,政府部門清走了倒下的樹木,卻不處理塌樹遺留下的樹洞,成為老鼠繁衍后代的安樂窩。有些樹木長期未得到清理,被雨水浸后腐爛,導致蚊蟲患。
此外,政府部門因部門管轄權的問題,互相推諉責任,令小區中出現一些長期無人管理的衛生黑點。比如,立法會議員葛佩帆曾在一次立法會特首答問大會中提出,“一些非法棄置黑點,我們找食環署,食環署說建筑廢料不關我事,你找環保署吧。然后我們找人清‘四電一腦’,他說要計算機或雪柜擁有者打電話予他們才會收,互相推脫,結果沒人清。要解決這個非法棄置廢物問題,一定要跨部門協作。”
此外,防治鼠患主要由食環署負責,但食環署卻缺乏科研力量,在引用先進科技方面,力量有限,故有必要援引其他在科研和醫療方面力量較強的部門和機構作出支持,以提升治鼠成效。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