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僅4.5億卻叫價7.4億 卡友支付溢價六成"賣身"遭潑冷水
每經記者 冷 輝 每經編輯 姚祥云
6月24日,在達華智能(002512,SZ)對深交所2018年年報問詢函“姍姍來遲”的回復公告、核查意見中,部分信息透露了卡友支付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卡友支付)目前的估值情況。
根據最新的評估,截至2018年末,卡友支付股東全部權益估值為4.51億元。而之前,達華智能與南京銘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京銘朋)關于卡友支付股權的轉讓價格是7.38億元,這一價格相比評估值溢價高達64%。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卡友支付在過去一兩年中已多次遭到監管部門處罰,如,2018年7月被責令退出25個省市銀行卡收單業務。另外,公司盈利狀況不佳,近兩年連續虧損,每年均虧損超4700萬元。那么,如今這筆溢價超六成的股權交易還能繼續嗎?
估值4.51億元
2019年2月,達華智能披露出售卡友支付股權的仲裁事項,涉及金額合計7.47億元,導致公司持有卡友支付、金銳顯、江蘇峰業科技環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廣東南方新媒體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權被法院凍結;本期公司計提相關預計負債1126.31萬元。
對此,深交所詢問達華智能關于此前卡友支付股權并購案的仲裁事項,以及卡友支付資產情況。
達華智能在回復中提到,公司與南京銘朋關于卡友股權的轉讓價格是7.38億元,此交易價格是基于市場對第三方支付公司的估值,但是由于央行的處罰,卡友支付部分省份業務受限,但卡友支付的牌照仍為全國范圍。對公司原2015~2017年收購卡友支付的100%股權,公司聘請了上海仟一資產評估有限公司對卡友支付2018年12月31日的股東全部權益價值進行評估,并于2019年4月5日出具了滬仟一評報字(2019)第Z093號評估報告,評估結論為,按市場法估值,卡友支付股東全部權益估值為4.51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達華智能稱“卡友支付的牌照仍為全國范圍”,這可能有些“名不副實”。
2018年7月,卡友支付因違反銀行卡收單業務相關法律制度規定,被央行給予警告,并被合計罰沒2582.5萬元。卡友支付還被要求一年內有序退出嚴重違規區域,這也意味著卡友支付痛失25個省市的銀行卡收單業務。
實際上,央行核發的支付業務許可證包含多種業務類型,如互聯網支付、移動電話支付、預付卡發行與受理、銀行卡收單等。從卡友支付目前的情況以及央行官網最新的支付機構信息公示來看,卡友支付的業務類型僅為銀行卡收單(天津、山東(含青島)、四川、北京、云南、青海、深圳),業務范圍涵蓋區域縮減明顯。
公司盈利未見改善
啟信寶顯示,卡友支付成立于2003年1月,注冊地位于上海。達華智能于2015~2016年從卡友支付原股東處購買30%股權;于2017年收購卡友支付剩余的70%股權,金額為1.99億元,因尚未通過中國人民銀行的批準,也未辦理工商變更。
根據達華智能2018年年度報告,卡友支付2018年末資產合計為4.69億元,2018年初時為4.95億元;2018年末負債合計為4.65億元,2018年初時為4.43億元;2018年末,卡友支付所有者權益合計445萬元,比2018年初時的5212萬元大幅縮水超90%。
從經營情況來看,也不甚樂觀。2016年,卡友支付凈利潤為1.06億元。第二年,卡友支付便由盈轉虧。2017年,其營業收入為5.99億元,凈利潤為-4722萬元。2018年,卡友支付營業收入為27.33億元,凈利潤為-4766萬元。
可以看出,卡友支付雖然在2018年營業收入大增,是2017年的四倍多,但盈利狀況并未有所改善,2017年、2018年連續兩年虧損均超過4700萬元。
股權交易對手“反悔”
2018年3月11日,達華智能董事會審議通過相關議案,將持有的卡友支付股權轉讓給南京銘朋,卡友支付100%股權作價人民幣7.38億元,此后公司收到南京銘朋支付的股權轉讓款3.46億元。
不過,目前這一股權交易的對手方已經“反悔”。
南京銘朋就上述事項向上海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提起仲裁。南京銘朋請求裁決《股權購買協議》及其補充協議已經解除;請求裁決第一被申請人(達華智能)、第二被申請人(蔡小如,達華智能控股股東)連帶向申請人返還已向其支付的股權轉讓款人民幣3.46億元,以及根據中國人民銀行頒布的活期存款基準利率計算的利息(暫計至2018年11月30日應為人民幣802531元);請求裁決第一被申請人、第二被申請人連帶向申請人支付違約金人民幣4.0065億元。
不過,達華智能則表示,2017年7月1日,卡友支付已實際由南京銘朋經營管理。2018年7月,卡友支付被央行責令退出貴州等2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銀行卡收單業務。達華智能稱,在南京銘朋實際經營管理期間,卡友支付遭受央行處罰,給卡友支付、公司以及全體股東造成了一定損失,公司將積極通過法律途徑追究南京銘朋的法律責任。公司并將積極且盡快采取反訴措施,以維護股東、公司的合法權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達華智能,該公司相關人員表示,關于卡友支付股權轉讓一事目前處于仲裁當中,交易對手正在仲裁申請取消轉讓協議,未來卡友支付的股權價格等難以言定。
支付牌照有價無市
卡友支付連續虧損,或是行業里中小支付機構生存現狀的一個縮影。南京銘朋申請仲裁撤銷轉讓協議的背后,也或許反映出市場對于支付牌照不再狂熱。走過了前幾年的高速發展期,支付行業早已進入洗牌期,支付牌照的交易也愈發清淡。
日前,深圳市七分錢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在官方微信號發布消息稱,其獲中國人民銀行批復同意收購銀信聯(北京)支付有限公司100%股權,將擁有第三方支付牌照。證券日報報道稱,該筆交易收購價格在“2500萬元左右”。相比過往動輒上億元的交易,這起收購的價格顯得相對“便宜”。
近年來,監管部門對于支付牌照有所收緊,針對支付機構的處罰也明顯增多,支付牌照被注銷的案例也不斷增加。根據央行公布的最新數據,目前國內已獲許可的支付機構共有238家,累計已有33家機構被注銷支付牌照。
但今年以來,支付牌照交易市場明顯清淡,大多有價無市。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黃大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支付牌照業務類型分為多類,其中預付卡發行與受理這一類別并非新市場,現在來看已經沒有太大價值了;互聯網支付、移動電話支付,是支付牌照當中相對最有價值的,之前幾年市場報價可能還有7~9億元,今年大概只有3~5億元了。這是根據整個行業的需求和布局情況決定的,不同的支付機構有不同的資源稟賦,經營情況也不一樣,盈利不錯、展業良好的支付機構報價會相對更高。
從成交情況來看,黃大智表示,支付牌照的買賣成交巔峰時期是2015年到2017年,去年開始就比較冷清了。雖然也有一些交易案例,但交易價格相比巔峰時期差了很多。
對于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黃大智認為,一是支付行業發展大環境的變化。支付行業是隨著移動互聯網的人口紅利迅速發展起來的,現在這種互聯網人口增長紅利已經不復存在。二是行業監管環境的變化。支付行業發展之初,監管環境比較寬松。隨著對互金行業的整治,支付機構也面臨著強監管,市場對支付行業的預期也開始轉變,不再盲目樂觀。三是供求關系的變化。互聯網巨頭、線下實體巨頭等需求方,已經慢慢打造完善了自身的支付體系,對于支付牌照有需求的企業少了。供給方面,盡管支付牌照的總數變化較小、甚至有所減少,但隨著整個行業發展環境的變化,想要出售支付牌照的機構卻開始多了。供需轉換之下,支付牌照的價格、交易就在下降。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