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揮下監管大棒,臉書天秤幣要“涼涼”?
美國國會議員在公開信中提出的缺乏監管保護、易遭網絡攻擊等問題,其實都是一些表面現象,在更深層次,天秤幣面臨著兩個“來自靈魂的拷問”。
在美國社交媒體巨頭Facebook(臉書)宣布啟動加密貨幣“天秤幣”(Libra)兩周后,美國監管機構的大棒終于到來。
7月2日,美國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向Facebook提交了一份措辭激烈的公開信,要求其立刻暫停這一研發項目。同時,金融服務委員會及其下屬小組委員會將參與7月17日舉行的聽證會,以確定天秤幣將如何運作,以及將采取哪些保護措施來保護用戶隱私。
Libra在美國國內已經引發截然不同的兩派意見。一派認為這代表著無國界貨幣乃至貨幣大同的未來趨勢,另一派則認為這只是Facebook深度控制全球的又一個伎倆。
準確來說,天秤幣并不是一種貨幣,也不同于我們常用的電子支付手段。在設計上,天秤幣更像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特別提款權”(SDR),即由所有者注入的資金量來決定貨幣的總額,與多種貨幣綁定來保障其幣值相對穩定。
除此之外,天秤幣又加入了區塊鏈、加密結算、電子錢包等新技術,試圖讓該系統比傳統貨幣系統更加安全、高效、便利。
天秤幣的支持者認為,天秤幣將有助于打破金融壟斷,讓欠發達國家同樣享受到最先進的支付結算系統。也有觀點認為,天秤幣是對其他國家電子支付、金融體系的一次“降維打擊”,將再次確立美國在金融領域和科技領域的霸權地位。
這些宏大的理想和影響也許都能實現。但對于美國監管部門而言,天秤幣發行首先要解決一系列迫切的、容易引起猜忌的問題。如果這些敏感問題得不到解決,即便沒有美國政府的干預,天秤幣也很難推得動。
國會議員在公開信中提出了缺乏監管保護、易遭到網絡攻擊、難以保護隱私等爭議,這些其實都是一些表面現象。在更深層次,天秤幣面臨著兩個“來自靈魂的拷問”。
首先,美國社會對于科技巨頭的態度正在發生根本性轉變,天秤幣將加劇社會對于這些公司的不信任。金融危機后,谷歌、臉書、亞馬遜等科技巨頭在美國迅速崛起。美國社會一開始對這股新興勢力有較高期待,認為其可能改變美國社會貧富分化、階層固化的問題。
但如今的情況卻與此截然相反。科技新貴正在成為新的財閥,正在試圖加強對社會的控制。“劍橋分析”事件發生后,美國國內要求約束社交媒體巨頭,要求對科技巨頭開展反壟斷調查的呼聲不斷提升。天秤幣在此時推出很難得到美國社會的良性回應。
其次,美國政治精英對于金融霸權的看法也在發生轉變。金融危機后,美國政府對金融體系的監管和影響顯著增加,華爾街小心翼翼,對美國政府言聽計從。美國政治精英認為,美元霸權已經成為一個“自然流失”的霸權,受到區塊鏈等新興結算技術的影響,該霸權的強制力將不斷被削弱。因此,美國應當盡量榨干美元霸權的最后紅利。天秤幣表面看由美國科技巨頭發行,但其廣泛使用將加速美元霸權的流失,進而讓美國當前的金融制裁失去效果。
而對于天秤幣這個新興事物,要想獲得發展,而不是湮滅在歷史洪流中,首先就要答好這兩個“來自靈魂的拷問”。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