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莊2022年機器人產業將達千億級
4年前,世界機器人大會永久落戶北京亦莊。4年后,在這一盛會的溢出效應下,越來越多機器人企業扎堆落戶經濟技術開發區,企業數量從最初的35家猛增至如今的180余家,產值近300億元。在此次機器人大會主論壇上,經開區管委會主任梁勝在報告中透露,2020年,機器人和智能裝備將成為經開區又一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初步形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機器人與智能裝備產業創新高地。
因會結緣企業落戶經開區
D館,博雅工道展區,身長兩米的仿生鯊魚機器人是場內當之無愧的大明星。登上機器人大會的舞臺,這只“鯊魚”可謂近水樓臺,因為它的研發公司就來自經開區。
“我們跟經開區可謂是因會結緣。”博雅工道相關負責人笑著說。去年的機器人大會上,當時還未落戶在經開區的博雅工道帶著多款水下機器人參展,由此跟經開區“接上了頭”。隨著公司發展,博雅工道希望擴大公司面積,正在物色新的落腳地;而隨著四年前,機器人大會舉辦地永久落戶亦莊,經開區也將機器人和智能裝備定位為四大主導產業之一,正歡迎有潛力的機器人企業前來,雙方一拍即合。
今年3月,博雅工道正式將公司搬至經開區。新的辦公場地比原先擴大3倍,滿足了公司建立研發中心和展廳的需求。剛一入區,博雅工道就被請到了經開區每月舉辦的“迎新會”上,收到了經開區為其量身定制的政策“服務包”,這讓公司感覺真沒選錯地方。
除了貼心的政策服務,經開區逐步形成的機器人集群效應是博雅工道更看重的。“這里有機器人的頂尖人才,有創新研發的濃厚氛圍,更有豐富的活動和展示機會,這都特別有助于公司發展。”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落戶后,公司這只鯊魚仿生機器人多次在經開區活動上亮相,如今已經跟流量明星一樣“檔期緊張”。“參加完機器人大會,我們馬上要帶它去杭州參加展會,好多展會點名要它,由此也給公司大大提升了知名度。”
老廠房變身迎機器人盛宴
記者在展會逛了一圈發現,像仿生鯊魚機器人這樣的亦莊“本土機器人”可不少。
走進A館的安川首鋼展區,多個工業機器人正協同演示著復雜的工業操作流程。別看這些機器人都是大家伙,但操作起來有條不紊、精細有序,格外抓人眼球。
“這次我們帶來了一套完整的智能化機器人弧焊生產線。”安川首鋼展區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條柔性生產線可以適應多種類工件焊接工藝需求,目前最主要的應用包括多款汽車的底盤焊接。
事實上,這家公司就位于場館所在的亦創智能機器人創新園內。“我們公司1996年就落戶經開區,前兩年需要擴大規模,通過參加機器人大會,促成了將新工廠落戶智能機器人創新園。”安川首鋼相關負責人說。
說起機器人大會的舉辦地,這里還藏著一個老廠房華麗變身、重新煥發青春的故事。
作為大會永久會址的北京亦創國際會展中心,曾是全國最大的印刷機械生產基地——北人集團旗下一間老工業廠房。在產業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2016年,經開區助其改造升級,成功轉型為一個集會展交易、設計研發、試驗檢測等功能于一體的創新園區——亦創智能機器人創新園。該園占地面積16.23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3.87萬平方米,包括1.9萬平方米的科研樓、 3.28萬平方米的中試廠房和8.69萬平方米的會展中心。自2016年9月正式對外運營以來,已成功承接各類展覽、會議活動60多場,包括每年的機器人大會和中國“網絡文學+”大會等,同時,吸引安川首鋼等一批知名機器人企業入駐。
亦莊機器人產業瞄準千億級
一場盛會帶動一個產業集群。2016年以來,每年如約而至的機器人大會加速了經開區在機器人產業方面的產業集聚,機器人企業從35家迅速增至180余家,產值逼近300億元。經開區管委會主任梁勝表示,2022年,機器人和智能裝備將成為經開區千億級產業集群之一。
機器人大會造訪后,經開區在推動產業集聚、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不斷深化,不斷完善“產業聯盟+研究院+專利池+公共服務平臺+基金+特色產業園”六位一體的科技創新服務體系,活躍區域創新創業氛圍,吸引大批機器人企業入駐,形成了獨特的產業優勢和品牌效應。
在企業資源匯聚方面,目前北京亦莊集聚智能機器人企業和機構180余家,企業數量年均增長率近70%,產業比重約占全國5%以上。擁有三大整機板塊:以費斯托、安川首鋼、哈工大、欣奕華等為代表的高端工業機器人企業,以柏惠維康、大艾機器人、智能佳等為代表的服務機器人企業,以哈工大特種機器人、京東無人倉、京儀自動化、中航智等為代表的特種機器人企業。同時還具備以智同為代表的零部件生產企業,以施耐德、儀綜所為代表的自動化解決方案及配套企業。
從展到產,北京亦莊目光如鷹。通過舉辦三屆機器人大會,承辦各類學術交流活動和產業博覽會,機器人產業成為北京亦莊新的名片,帶動了大眾創新、萬眾創業,提升了智能制造創新發展水平,引領北京市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
梁勝表示,下一步,經開區將聚焦突破高精度減速器、高性能控制器、精密測量等機器人關鍵技術,加強重大技術裝備研發創新、智能制造技術集成突破,推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建設工作,全面構建新型制造體系。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