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前沿科技產業落地提速
8月24日,中關村科技園區和順義區人民政府聯合制定的《關于促進中關村順義園第三代半導體等前沿半導體產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正式發布。與此同時,北京市經信局還正在制定《北京市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行動方案》,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機器人產業創新和應用示范高地。這僅是北京聚焦前沿科技、構建高精尖產業的縮影。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下,通過做疏解功能的“減法”,剝掉“白菜幫”,集中力量做好“白菜心”。值得關注的是,在以創新驅動轉型中,除了做好頂層設計外,各區域在產業落地時也直面痛點,提速新舊產業迭代。
第三代半導體啟航
滿足相關條件,累計可獲得中關村管委會不超過5000萬元資金支持,而順義區的支持資金額度不設上限。為促進第三代半導體等產業在中關村順義園聚集發展,中關村和順義區將在企業研發創新、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等方面提供資金支持。
據中關村管委會主任翟立新介紹,第三代半導體產業發展水平是一個國家現代經濟與高科技力量的重要象征,也是當前世界各國科技競爭的焦點之一。但是,第三代半導體產業的發展需要高強度、持續資金投入,且經濟見效慢,這就要求地方政府要能夠把握產業發展規律,給予支持。出臺《若干措施》的目的就是促進第三代半導體等前沿半導體產業在中關村順義園集聚發展。
據了解,《若干措施》的資金支持范圍覆蓋全產業鏈,重點支持第三代半導體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開展研發創新、工藝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布局發明專利、產業協同創新平臺建設、產業孵化體系、產品示范應用、融資上市、組建成果轉化基金、吸引人才、舉辦國際會議論壇、提升專業服務能力等13個方面的工作。例如,針對企業開展新型半導體器件的設計和研發,對上一年度實際發生費用,按照不超過30%的比例,給予最高不超過2000萬元的資金支持;在成果轉化環節,對上一年度開展特定零部件采購、原材料和設備購置等實際支出,也按照不超過30%的比例,給予最高不超過2000萬元的資金支持。
此外,《若干措施》還圍繞第三代半導體等前沿半導體產業的突出需求,解決企業在研發、生產、公共設施配套、市場推廣等環節的關鍵問題。比如,支持海外頂尖科技人員或國內院士研發團隊在中關村順義園建立研發機構和院士專家工作站,每年給予最高不超過1000萬元的資金支持,并為高科技人才安排配套公租房,提供住房補貼。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近年來,順義區正在打造北京市第三代半導體產業集聚區,堅持以應用為牽引、以芯片為核心,進行襯底、外延、芯片、器件、模塊、封裝、檢測、裝備及應用全產業鏈布局,構建全球領先的先進半導體產業創新中心。
機器人產業蓄勢
8月25日,2019世界機器人大會在北京亦創國際會展中心落幕。在此次機器人大會主論壇上,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經開區”、“北京亦莊”)管委會主任梁勝在報告中透露,2020年,機器人和智能裝備將成為經開區又一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初步形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機器人與智能裝備產業創新高地。
作為大會永久會址的北京亦創國際會展中心,曾是全國最大的印刷機械生產基地——北人集團旗下一間老工業廠房。在產業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2016年,經開區助其改造升級,成功轉型為一個集會展交易、設計研發、試驗檢測等功能于一體的創新園區——亦創智能機器人創新園。該園占地面積16.23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3.87萬平方米,包括1.9萬平方米的科研樓、3.28萬平方米的中試廠房和8.69萬平方米的會展中心。自2016年9月正式對外運營以來,已成功承接各類展覽、會議活動60多場,包括每年的機器人大會和中國“網絡文學+”大會等,同時,吸引安川首鋼等一批知名機器人企業入駐。
來自經開區的數據顯示,該區機器人企業從35家迅速增至180余家,產值逼近300億元。
據介紹,眼下,經開區在推動產業集聚、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不斷深化,不斷完善“產業聯盟+研究院+專利池+公共服務平臺+基金+特色產業園”六位一體的科技創新服務體系,活躍區域創新創業氛圍,吸引大批機器人企業入駐,形成了獨特的產業優勢和品牌效應。
在企業資源匯聚方面,目前北京亦莊集聚智能機器人企業和機構180余家,企業數量年均增長率近70%,產業比重約占全國5%以上。擁有三大整機板塊:以費斯托、安川首鋼、哈工大、欣奕華等為代表的高端工業機器人企業,以柏惠維康、大艾機器人、智能佳等為代表的服務機器人企業,以哈工大特種機器人、京東無人倉、京儀自動化、中航智等為代表的特種機器人企業。同時還具備以智同為代表的零部件生產企業,以施耐德、儀綜所為代表的自動化解決方案及配套企業。
機器人這一前沿產業正成為北京亦莊新的名片,帶動了大眾創新、萬眾創業,提升了智能制造創新發展水平,引領北京市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
聚焦核心劍指痛點
無論是順義還是北京亦莊,都是北京瞄準前沿產業、構建高精尖產業結構的縮影。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下,北京瞄準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目標,不斷細化政策,通過做疏解功能的“減法”,剝掉“白菜幫”,集中力量做好“白菜心”,以科技創新引領新一代信息技術、集成電路、醫藥健康等高精尖產業發展,增強首都發展的創新力和競爭力。
特別是北京高精尖產業格局加速成型,這與北京近年來一系列產業引導政策息息相關。
在今年3月召開的推動高質量發展情況通報會上,北京市相關負責人表示,北京正在深入實施新一代信息技術等10個高精尖產業發展指導意見,制定5G、人工智能、醫藥健康、智能網聯汽車、工業互聯網等產業發展行動計劃和方案,努力形成新一代信息技術與醫藥健康產業創新發展的雙動能。
來自北京市經信局的消息,北京已發布了《北京市高精尖產業登記指導目錄(2018年)》,以正面清單形式便利高精尖企業登記注冊。目前,門頭溝區、石景山區、大興區等均已配套出臺了“高精尖19條”、“石創10條”、“興十條人才政策”。
值得關注的是,北京市經信局正在制定《北京市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行動方案》,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機器人產業創新和應用示范高地。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在頂層設計之外,北京各區域在推進前沿產業落地中,也聚焦核心,直指痛點。
順義區區長孫軍民表示,目前,中關村順義園已具備第三代半導體產業發展獨特優勢。園區編制了第三代半導體產業長遠發展的產業規劃,從產業鏈分析、國際國內發展現狀及趨勢、戰略定位、建設方案等多個維度對產業發展提出了指導性意見;啟動了20萬平方米的第三代等先進半導體產業標準化廠房試點工作,通過建設非盈利性標準化廠房和提供高標準配套服務,切實解決產業項目落地難、落地貴、落地慢等痛點?傄幠50億元的北京市順義區第三代半導體產業投資基金正在策劃設立中。
對于經開區的機器人產業,梁勝則明確說,下一步,經開區將聚焦突破高精度減速器、高性能控制器、精密測量等機器人關鍵技術,加強重大技術裝備研發創新、智能制造技術集成突破,推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建設工作,全面構建新型制造體系。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