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歲葉嘉瑩為詩銘志:不讓中國吟誦失傳
“我如果能病而未死,仍有精力去工作的話,下一件事情就是要把當年的吟誦整理出來,留給后人,不要讓我們這么寶貴的吟誦失傳!碑95歲的中國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這樣為詩銘志時,全場嘉賓動容,迸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9月10日,“葉嘉瑩教授歸國執教四十周年暨中華詩教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南開大學開幕,來自美國、加拿大、新加坡、日本與中國大陸、臺灣、香港等海內外的數百位代表出席活動。
葉嘉瑩出生于1924年,1945年畢業于北京輔仁大學。她是中華古典詩詞的吟誦人和傳承者,以弘揚中華詩教為己任,學貫中西、著述斐然,奔波四海、桃李滿疆。1979年的春天,葉嘉瑩教授歸國首次來到南開園執教,當時面對年輕學子,曾許下“書生報國成何計,難忘詩騷李杜魂”的心愿。
如今四十年光陰荏苒,葉先生當年播撒下的“詩”的種子,很多已成參天綠樹。來到當天大會現場的有很多是葉嘉瑩先生的及門弟子、親朋故交,還有很多是在先生的感染與帶動下,投身中華傳統文化研究與傳播的晚生后學。
從教七十余載,葉嘉瑩視詩詞為“民族生存延續的命脈”,甘做中國古典詩詞的“擺渡人”,使其在世界多元文化的交相輝映中重煥異彩。2016年,葉嘉瑩榮獲“影響世界華人大獎”終身成就獎;2018年,入選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最具影響力的外國專家名單,榮獲年度“最美教師”稱號。
回首往事,葉嘉瑩卻說“對不起在臺灣的學生”“中國的詩詞本來是以吟唱為主的,不管是李白還是杜甫,都是以吟誦為主?墒俏以谂_灣的時候,只有30歲上下,就是一個女子,我若怪聲怪氣地給他們吟詩,他們一定嚇一大跳。所以我當時只教他們平仄格律,從來不教他們吟詩。我覺得很對不起他們!
在加拿大等地教書時,學生不多,而且有些是西方人,也沒能教授吟誦,讓葉嘉瑩至今引為憾事。“希望我們中國的吟誦不要失傳!比~嘉瑩說,李杜詩篇萬口傳,真正的吟誦是含著詩人內心感發的韻律,那種動人的力量是伴隨著聲音出來的,所以中國的詩歌吟誦一直是非常重要的。
帶著這樣的認識和時不我待的急迫,葉嘉瑩已專門錄下幾十個小時的音視頻資料,為后人留下寶貴資料。
“詩詞歌賦,甚至元曲雜劇,我都曾經吟誦過了。”因為去歲病痛的緣故,葉嘉瑩先生繼續整理吟誦的心愿更加迫切,她說:“如果我幸而身體能夠恢復健康,還能夠讀誦的話,我一定加倍努力工作,把真正的吟誦整理出來,為國家為后代的人留下這個中國幾乎失傳的吟誦,不然的話既對不起先賢詩人,也對不起后來學者。”(張道正)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