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產量70年增長5倍多 山東貢獻經驗打造"齊魯樣板"
70年來農產品供給能力跨越式發展,農業產業化水平日益提高,農民生產生活水平不斷改善
貢獻山東經驗 打造齊魯樣板
70年來,山東農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9月20日下午,省政府新聞辦召開山東省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四場,介紹了這一情況。山東農業用占全國6%的耕地和1%的淡水,生產了占全國8%的糧食、11%的水果和12%的蔬菜,為全國貢獻了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業國際化、科教興農等山東經驗,素有全國農業看山東之說。2018年,全省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到9397.53億元,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第一。
農業綜合產能快速提升
糧食總產量70年增長5倍多
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是發展農業的首要任務。“70年來,山東堅定扛起農業大省的責任,全省農業綜合產能快速提升,糧食供給能力實現跨越式發展。”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卜祥聯介紹。2014年糧食總產首次突破5000萬噸,2018年達到5319.5萬噸,較新中國成立之初的870萬噸增長了5倍多,連續5年穩定在5000萬噸以上。
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山東開展糧食綠色高質高效創建平臺建設,科學劃定5200萬畝糧食生產功能區和400萬畝棉花生產保護區。穩步擴大高標準農田建設規模,建成高標準農田5000多萬畝。
在提升產能的過程中,我省農業生產結構不斷調整優化,農、林、牧、漁和服務業結構由2003年的54.8:1.7:29.6:12.3:1.6優化為2018年的55.1:2.5:19.7:16.6:6.1。據介紹,2018年,全省肉蛋奶總產1521.4萬噸,是1949年的108倍,畜禽標準養殖規模化率達到75%;全省水產品總產量(不含遠洋漁業產量)達到816.6萬噸,是新中國成立初期的70多倍,居全國首位。
為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省農業農村廳總經濟師魯波介紹,我省加快推動農業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應用,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總數達到27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3.9%。
同時,農業機械化、智能化水平明顯提高。2018年,我省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86%以上,聯合收獲機從幾乎沒有發展到31.52萬臺,小麥、玉米從完全依靠人力發展到99.48%和94.55%的機收率。
三產融合發展扎實推進
多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數量全國居首
山東是農業產業化的發源地,多年來充分發揮農業產業化基礎優勢,深入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不斷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2018年,全省農民合作社發展到20.88萬家,家庭農場6.79萬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9600家,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22萬家,均居全國首位。
培育農業新動能,2016年,山東率先在全國發布省級農產品整體品牌,推出了“齊魯靈秀地、品牌農產品”山東農產品整體品牌形象,累計培育知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47個、企業產品品牌400個。
在新產業新業態方面,山東深入挖掘“諸城模式”“濰坊模式”“壽光模式”三個模式的新內涵,打造農業產業化的“升級版”。全省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達1.2萬多家,銷售收入約3.5萬億元。農村電商蓬勃發展,2017年全省農村網絡零售額達到541.9億元,2018年實現813億元,一年一個臺階。鄉村旅游快速發展,2018年,全省規模化開展鄉村旅游的村莊達3500余個,實現鄉村旅游消費2955億元,吸納安置就業52萬人。
山東加快農業對外開放步伐,首個國家農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落戶。2018年,全省農產品進出口總額達2134.1億元,連續20年領跑全國。
“率先以省長令形式出臺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規定,繪制了全國首個‘放心韭菜’地圖;率先提出并啟動實施了耕地質量提升計劃;在全國率先基本完成了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卜祥聯說,我省陸續承擔了一系列重大改革試點,農業農村改革穩步推進。
農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增長360多倍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山東不斷改善農民群眾生產生活水平。2018年,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6297元,比1949年增長360多倍。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由1978年的94元提高到2018年的11270元,恩格爾系數由61.6%下降到28%,下降33.6個百分點,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提高。
卜祥聯說,1978年,農村居民家庭幾乎沒有任何電器。截至2018年底,全省每百戶農村居民家庭擁有彩色電視機、電冰箱和空調等耐用消費品分別達到107.2臺、99.5臺和83.3臺,每百戶擁有手機、計算機、汽車分別達到229.1部、37.7臺和31.5輛。
山東努力打造環境優美、設施完善、服務便捷、各具特色的農村人居環境。第三次農業普查數據顯示,2016年,全省99.9%的農戶擁有自己的住房,高于全國0.4個百分點。1009.2萬農戶飲用水為經過凈化處理的自來水,占全部農戶的51.4%,比2006年提高15.3個百分點。全省100%的鄉鎮實現垃圾集中處理、99.3%的村垃圾集中處理,分別高于全國9.2、25.4個百分點。通村道路和村內主要道路水泥路面占比分別達到65.2%和75.4%,比2006年提高34.9、47.5個百分點。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