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國際電影節選片人寄語青年電影人
15日,第三屆平遙國際電影展舉行“選片人對話”學術論壇。多位全球重要國際電影節負責人及選片人在平遙電影宮對話中國電影,寄語青年電影人。
中國導演賈樟柯作為影展創始人在論壇前進行了開場介紹,平遙國際電影展藝術總監馬可·穆勒擔任論壇主持人。多位全球重要國際電影節選片人圍繞不同電影節展的策展方法、選片思路及如何發現和幫助青年電影人等話題展開交流。
“為什么我們需要電影節?電影藝術在這里不斷突破……數十年來,電影節展的存在和發展,既有助于發現新電影,也有助于大家關注到這些新電影背后的電影作者,了解電影背后的社會和人。”馬可·穆勒表示,電影節聚集了不同的觀眾群,這些人教育背景不同、觀影習慣不同,但大家共同去觀看一部電影,尤其是對年輕人而言,這是非常好的體驗。
東京銀座電影節FILMeX主席市山尚三認為,每個電影節都有一個類似的單元,就是發掘青年電影人、電影新秀,就像“平遙之角”一樣。如今,看電影的渠道非常多,電影節不僅僅是看電影,更多是為電影的未來,發掘新電影人。“我對青年電影人有一個小建議,那就是不要模仿別人的電影,就按照自己的想法拍。”市山尚三說。
“青年電影人要記得,不要跟從他人。對我而言,做電影的都是年輕人,都有一顆年輕的心。”莫斯科國際電影節藝術總監基里爾·拉茲洛夫表示,不會為電影的未來去擔心,因為現在的青年電影人都有很好的表現,尤其是一些年輕導演的處女作電影。選片人要做的就是去發現好電影,發掘電影人才。
戛納國際電影節選片總監克里斯蒂·瓊認為,青年電影人要拍出讓人眼前一亮的電影,要新的方式、新的電影。“我們會跟著電影走,你們的責任是拍電影,我們的責任是追著你們。”
“似曾相識的就是模仿。電影人不要去模仿,因為模仿出來的不是自己。”對柏林國際電影節藝術總監卡洛·沙特里安而言,電影就是旅行,可以通過看電影了解不同國家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他表示,電影節更注重影片多樣性的展示,而中國電影非常多元化、張力很強,希望能在平遙發現更多好電影推薦到柏林國際電影節。(楊杰英)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