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性沖動之后
“約會時男友常有性沖動,自己不想發(fā)生性關系,又不愿傷男友的心,怎么辦?”
“為什么贊成婚前性行為的男生多于女生,而很在乎伴侶貞潔的又是男多于女?”
諸如此類的問題,華中師范大學彭曉輝副教授在講授性教育選修課時經(jīng)常會遇到。彭曉輝說,大學生作為處在特殊心理年齡的特殊群體,在當今特殊的社會轉(zhuǎn)型時期,他們需要更注重實踐性、分析性的性教育。
1992年,華中師大在全國率先開設以性教育為核心內(nèi)容的素質(zhì)教育課。頭幾年選修者寥寥,有一個學期還因選修者不滿15人而停課。彭曉輝說,自 1995年后,選修的學生逐年遞增,上個學年已經(jīng)增加到了1200多人,學校不得不對選修人數(shù)做出限制。他認為,這些變化說明社會大環(huán)境在不斷開明,學生們的觀念也在發(fā)生變化。
一位選修了性教育課的大學生說:“我們青年學生處于青春期,性發(fā)育逐漸成熟,有性的需要和沖動。由于社會轉(zhuǎn)型時期價值觀的多元化,西方性解放思潮的影響,以及社會性道德,性法制教育的滯后,都不同程度的影響著我們的性心理健康發(fā)展和性困惑的及時處理。我們需要一個課堂、一個教師來引導,讓我們健康地成長并解決好我們的困惑。”
有人認為,在性方面開化得越早越?jīng)]出息,因此不應該和青少年談性的問題,長大了他們就會“無師自通”。彭曉輝不這么看。他認為,早有早的困惑,晚有晚的盲區(qū)。比如有個學化學的大學生,以為分子碰撞就會懷孕。現(xiàn)在很多中小學都沒有性教育,進了大學應該是最后系統(tǒng)的補課機會了。大學生是特殊群體,社會對他們要求高。作為掌握了科學文化知識的佼佼者,大學生容易接受新的觀念和知識,所以應該從性的人文文化方面對他們進行性教育,區(qū)別于其他人群的性教育。
彭曉輝說,青年人在性方面的困惑、盲區(qū),會使他們對自己產(chǎn)生不正確的看法,對異性產(chǎn)生疑惑,甚至還會引起人生悲劇;而正確的性教育,可以使青少年樹立科學、健康的性觀念,既提高他們在性問題上的辨別力、鑒賞力和選擇力,也有利于培養(yǎng)高尚的人格。
性教育課究竟會對大學生有什么影響?他們喜歡這門課嗎?彭曉輝告訴記者:上了這門課的學生對他說:“選這門課,一輩子不后悔。”他們的筆記本和內(nèi)部教材還常常被同學借走,甚至宿舍里的“臥談會”上,性科學的內(nèi)容也成了一個熱門話題。
大學生能夠坦然地在課堂上討論性的問題嗎?彭老師說,這有一個過程。最開始學生不好意思提問,他就讓他們寫條子,而后口頭提問,再過渡到分組討論,派代表發(fā)言。現(xiàn)在,很多同學已經(jīng)能用專業(yè)術語自然地討論問題了。
彭曉輝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專業(yè)、青春期的成長經(jīng)歷及社會熱點撰寫課程論文,并幫助他們切實解決與性有關的困惑。很多學生給他發(fā)來E-MAIL提問,本文開頭的問題就是一個女生通過E-MAIL提出的。彭曉輝告訴她:男性對視覺和主動觸覺的刺激往往比較敏感,只要減少這兩方面的刺激量和強度,就可以減弱或避免性沖動。因此,女孩欲避免戀愛時發(fā)生非意愿性關系,最好離開二人世界,與男友到公共場合去談戀愛。后來,那個女生告訴彭曉輝,她這樣做了,效果非常好。
“從學生的眼光中,我察覺到他們非常敬重我,使我有一種得到回報的感覺。我將性教育寄希望于我的學生。他們是學師范的,他們今天學到的知識,將來會輻射到中小學校和社會,形成幾何放大效應,讓更多的青少年受益。”彭曉輝充滿欣慰和期望地說。
看法:觀念問題仍是最大障礙
長期以來,我國大學性教育一直遮遮掩掩,似乎是不能輕易跨越的“雷區(qū)”,高校沒有開設專門的性教育課,更談不上編撰專門的性教育教材。因此,才會出現(xiàn)性教育教材的迅速脫銷。
據(jù)了解,全國各高校的基礎課程一般占本科全部課程學時的三分之一左右,目前卻幾乎沒有一所高校在教學計劃中安排性教育課程。堅持開設性教育選修課或相關講座的也只有華中師范大學等少數(shù)幾所高校,這幾所大學僅有的性教育“陣地”,還是靠開明的校領導“網(wǎng)開一面”和一些熱心教師的苦心“經(jīng)營”。
由于無法接受專業(yè)、系統(tǒng)的性教育,大學生紛紛“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通過其他非正規(guī)渠道獲取性知識。據(jù)記者了解,現(xiàn)在大學生主要通過網(wǎng)絡、觀看黃色錄像和黃色漫畫、與同學交流“葷笑話”等等,更有甚者,“在實踐中學習”,即在校外同居。
華中師范大學在全國各高校中率先成立了大學生性科學協(xié)會,但是該協(xié)會成立以來卻一直處境尷尬。每年新生入校,各社團大張旗鼓地招人時,別的協(xié)會前人頭攢動、熱鬧非凡,而性科學協(xié)會卻門庭冷落,無人問津。每次協(xié)會舉行活動,參加的人是少之又少。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性教育選修課卻大受歡迎,選課人數(shù)年年增加,以至于校方不得不限制選修人數(shù)。參加選修課的學生,除了得到兩個學分外,還可學到有益的知識。選修課如此火爆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近幾年學校實行了電腦選課,個人選了什么課程,別人不知道,這使上選修課的同學沒了后顧之憂。
可見,觀念問題仍是我國推行性教育的最大障礙,人們對性教育依然存在認識上的誤區(qū)和禁錮思想。往往層次越高的人、道德水準高的儒雅人士,對性教育越是持否定態(tài)度。
其實,自古以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就不乏性的文化形態(tài),只是這種原本質(zhì)樸的性文化卻扎根在被隱晦、曲解、愚昧、粗俗“毒素”毒化了的“土壤”里,于是千百年來,在國人心目中,“性”成了奢淫、下流的代名詞,性教育也就成了見不得陽光的“臟東西”。
中國性心理專業(yè)委員會有關專家指出,我國大學性教育目前急需克服觀念上的束縛,需要徹底改變那種“性教育說不得”的舊觀念,將性教育放到桌面上來,扎扎實實地進行性教育改革工作,使大學生不僅擁有較高的專業(yè)文化知識,也擁有健康的性意識和性道德,進而成為擁有高尚人格的社會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