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為何易性犯罪
最近,安徽省界首市檢察院起訴部門對1996至1999年間已滿14歲未滿18歲青少年性罪錯案件進行調查,調查顯示:性罪錯案件占青少年涉嫌犯罪案件的585%,青少年性罪錯案件比例增加,年齡趨于低齡化。
筆者就此采訪了部分政法工作者、教育界人士和青少年問題專家,對青少年性罪錯進行綜合分析,筆者認為,青少年性罪錯在性教育環節上有以下主要弊端:
一、性心理教育遲緩有關資料說明,目前,我國青少年的性早熟期與五十年代相比要提前1至2歲。一般說來,十三、四歲的少女和十五、六歲的少男,都相繼進入了性成熟期。這期間,他們還沒有形成獨立和健全的人格,缺乏駕馭和評判自己性行為是否合乎社會主義性道德與性法制要求的能力,特別是性心理教育相對遲緩,各種青春期問題,得不到及時足夠的幫助和疏導,因此,性教育也就錯過了阻止青少年性犯罪種子的萌芽期。
二、性規范教育滯后的后果性道德觀念錯位。不少青少年對性道德存在模糊和錯誤的認識,有性罪錯的男青少年甚至認為玩的女人越多,本事就越大。犯有性罪錯的女青少年也只講哥們兒義氣,不辨好壞,完全喪失了羞恥感。
性法制意識淡薄。據調查,有相當一部分青少年性罪錯者在捕前并不知道自己的行為已經違法。
三、家庭性教育不當父母不良行為影響。據調查,15%的青少年性罪錯者是由于受父母等家庭成員違法行為的影響所致。
家庭教育方法不當。一些家庭為避免子女出現不良性行為,往往采取“囚禁教育法”,嚴禁孩子跟異性交往。還有一些父母對子女采取“放牛吃草”式的管理模式,認為隨著子女年齡增長,性教育則會無師自通。
四、學校性教育不力如今,小學生的性教育在教科書上還是“空白”,中學生的性教育也只局限于生理衛生方面,即使嚴肅討論性教育的文章書籍,也存在遮遮掩掩、點到為止、語焉不詳的問題。
五、社會性教育薄弱青少年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強,喜歡獵奇,但往往缺乏思考和批判。他們中的有些人盲目崇尚西方所謂的“性解放”、“性自由”,認為“這才合乎人的本性”。但他們根本不知道“性自由”的實質是性的混亂,道德的淪喪,性病的蔓延,人類的退化。導致青少年由好奇到模仿,由不健康心理到犯罪。
以上弊端告訴我們,對青少年開展青春期性教育已迫在眉睫。學校、家庭、社會都應當抓緊抓好這項教育工作。
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我們的任務就在于,要讓性本能剛剛覺悟之際,就使他們的理智做好充分的準備。”因此,學校要根據青少年不同生理年齡適時地把性教育納入青少年學生全面素質教育的應有范疇,列入教學大綱,安排必要的課時,培養青少年學生逐步樹立科學的性態度。免責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對其真實合法性負責。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立刻處理。聯系QQ:1640731186
TAGS標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