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無痛人流才是真的“痛”
剛過去的這個雙休日,16歲的女生小梅(化名)在一名男孩的陪同下來到福州中山醫院醫院指名要微管可視無痛人流,她身穿運動T恤,留著文氣的學生頭,一看就像個乖巧的好學生,但令醫生護士驚訝的是她竟然已經是第二次來做人流了。 近年來,少女做人流的比例不斷上升,特別是一到假期。無痛人流手術的出現,從關愛女性的角度去看,的確是一件好事。許多少女在做人流手術時,主動選擇無痛人流術。然而,在無痛人流如何輕松做人工流產的廣告沸沸揚揚的今天,宣稱“手術只需幾分鐘,對身體無傷害,手術之后不用休息”的時候,我們對那些前來做無痛人流的少女也能如此宣稱么?
所謂“無痛人流”其實并非完全無痛,只是手術在患者被全身麻醉的狀態下進行。無痛流產對身體造成的傷害與其他人工流產方式并無不同。只要是流產,包括藥流或無痛人流,即使是用最先進的方法、找最可信賴的醫院和醫生,都會對女性身體造成損害。如果在短期內反復流產,更會影響子宮創面的修復而造成子宮腔粘連、月經量減少等不良后果,如發生感染會引起盆腔炎、輸卵管炎等。多次人工流產,可引起不孕。此外,人工流產還可能導致前置胎盤、產后胎盤粘連、產后大出血甚至危及生命。人流手術對少女的傷害不僅是生理上的,也是心理上的。當恐懼走向極端,有些少女會因一次人流手術的陰影而導致今后婚姻的不幸。
當我們在呼吁全社會都來關心少女,對少女的意外懷孕進行人性化的補救時,我們有沒有反思,為什么我們總是在補救,而不是去極力的做事前工作呢?如今,社會上出現了少女救助站等各種組織,這些都在說明人們已經在開始關注少女在關愛少女了。在媒體的報道,在醫院醫生的感嘆聲中,我們的教育部門都做了什么?我們聽不到教育部門的任何聲音。如果我們的教育跟不上,不從根本上去解決問題的話,而這些補救措施就只能是一種無奈之舉。
如今我國的性教育大多還是由學校在中學時開設生理衛生課開始的,內容和方式往往流于形式。一些學校,甚至根本不開設生理衛生課。在農村,這種現象更是普遍。這不僅在時間上是一種不幸,在方式上更是一種悲哀,因為孩子們并沒有了解到正確的性知識。而在美國,不僅開設有性教育課程,還有95%的公立學校在性教育的課程中討論艾滋病及其他性傳播疾病的防治,有接近一半的學校教學生避孕知識和提供避孕器具。最近10年里,美國有1/3的學校增加了禁欲的教育,提倡將性行為推遲到婚后。對于少女懷孕的危害,對于婚前性行為的責任等等,我們的教育部門幾乎沒有設立相關的課程,也沒有專門的老師去進行輔導。在我們的教育依然重在升學考試的今天,教書育人中的育人,可以說我們做得是不成功的。我們的家長對孩子的性教育羞于啟齒,我們的學校幾乎不設性教育的課程,他們無異都忽略了孩子們的身心發展。孩子們的身體正在發育,這是無可爭辯的事實,對性的懵懂對異性的好感都是人性自然的發育過程。少女懷孕的危害性,沒有誰在事前去告訴那些少女們。而今天的孩子對這些,也無法科學地系統地去了解。當聽說有少女去做人流手術時,人們都會說世風日下,去責備少女的無知,家長更是感覺面上無光。捫心自問,這一切難道是那些少女的錯嗎?我們的教育難道就沒有任何的責任和過錯么?孩子是無辜的,也是無知的,正是我們的教育沒有有效地跟上時代的步伐,忽略了人的身心發展,才造成了今天這樣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