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孕藥的避孕原理是什么
避孕藥能夠避孕很多人都有所了解,但是要說這是為什么,有是什么原理導致兩性避孕成功的呢?簡單地說,通過破壞受孕的基本條件,阻斷生殖過程的某些環節,控制胚胎或胎兒的發育,就是我們所說的避孕(避免懷孕)或節育(節制生育)。
(1)抗排卵
女性排卵是通過下丘腦一垂體一卵巢軸所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及其反饋調節來控制的。以此為基礎,臨床醫學通過應用性激素來抑制下丘腦一垂體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功能,以抑制卵泡的發育成熟及排卵。常用的有口服避孕藥l號、18-甲基炔諾酮及復方避孕針等,各種針對女性的短效、長效避孕藥及避孕針。
(2)抗生精
同樣道理,男性可應用性激素(雄激素、雌激素)抑制下丘腦垂體促性腺激素的分泌,繼而抑制睪丸的生精功能。另外,國內常用的一些藥物,如棉酚,則主要是直接作用于睪丸的生精上皮,從而抑制精子的生成。再有,通過某些物理方法,如微波、超聲等來
干擾陰囊的溫度調節,使其溫度升高而不利于精子生成。精子在睪丸內生成,在附睪內成熟,某些藥物通過干擾精子在附睪內成熟,也可達到抗生精的目的。
(3)抗受精
即阻止精子和卵子相遇,使精子和卵子失去結合的機會。目前常用的方法有避孕套、陰道隔膜、體外射精、安全期避孕以及各種男女絕育手術等。除此之外,臨床上還有利用化學藥物殺死精子或改變陰道或子宮頸的環境,使精子失去活力,以阻止精子進入子宮。各種避孕栓劑、藥膜、外用避孕藥都是用來殺滅精子的;口服避孕藥或針劑,如探親避孕藥則是讓官頸黏液變稠,阻塞子宮頸口,使精子不能進入官腔與卵子相遇。
(4)抗著床
其原理是阻止受精卵在子宮內膜上著床和生長發育。受精卵著床的關鍵在于胚泡的發育和子宮內膜的變化的同步性,如果能夠干擾或破壞胚泡的發育和子宮內膜蛻膜樣改變的過程,即可達到抗著床的目的。
受精卵進入子宮腔需要輸卵管的蠕動運送,臨床上利用某些避孕藥(如探親避孕藥)來改變受精卵在輸卵管內正常運行的速度,讓受精卵提前到達官腔,但此時子宮內膜尚不具備著床能力,這樣就干擾了受精卵和子宮內膜的同步變化,從而干擾受精卵著床。
如何改變官腔的內環境?首先我們要了解什么是官腔內環境。構成子宮腔內在環境的一是子宮內膜(又稱蛻膜),二是官腔液,兩者共同起到保護胚泡、使之有利于著床及促進胚胎發育的作用。那么,如果改變子宮內膜的形態和功能,或者改變官腔液的成分,都能阻礙受精卵著床。臨床上常用的官內節育器、陰道避孕環和速效避孕藥等,就是利用上述原理而達到避孕目的的。
(5)抗早孕
抗早孕就是使已著床的胚泡或胚胎被從子宮腔內清除,有手術和藥物兩種方法。手術即人工流產的方法,常用藥物則是米非司酮配伍前列腺素。
(6)抗發育
抗發育的原理是中斷胎兒在官腔內的發育,并使之與其附屬物一起排出體外。用人工流產或鉗刮術,人為地使胎兒排出體外;應用水囊、前列腺素等直接誘發子宮收縮以終止妊娠;也可用藥物,如完花、雷凡諾爾等使胎盤缺血壞死,引起宮縮而導致流產。
隨著生殖醫學的不斷發展,避孕或節育的措施也越來越多,臨床上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避孕原理及環節,因人而異地選擇最佳的避孕措施,如果有必要還可以合并或交替使用不同的避孕方法,以達到最佳的避孕效果,同時避免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