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害兒童 不一定都是戀童癖
現在性侵兒童的案子不斷在發生,導致了戀童癖這一種變態的兩性行為讓大家所注意。其實,大家往往把暴力性侵兒童的人歸納為戀童癖的患者。這是不科學的,其實戀童癖也包括一些對于兒童無可救藥的喜歡,下面看小編的介紹。
并不是所有對孩子下手的人都是戀童癖。還有些人由于無法從正常途徑滿足性欲,便轉而對懵懂的孩子下手,這與戀童癖是不一樣的,這些人只是對成年異性的渴望無法得到滿足,轉而發泄在孩子身上而已。真正的戀童癖,是缺乏對成年異性的興趣的。
另外,還有些精神疾病患者,他們有可能因為對沖動的控制能力減弱,偶然做出不理智的舉動,這種情況不是戀童癖。只有長期和多次對少年兒童實施侵犯,才能被認為是戀童癖。
此外,戀童癖的判定,還需要參考被侵犯孩子的年齡,以及與侵犯者的年齡差距(在美國為年齡差10歲以上)。因此,孩子們之間的性游戲,就更不是戀童癖了。
戀童癖者難道無藥可救嗎?
在醫學上,戀童癖被認為是心理失調,是一種性倒錯,患者會覺得孩子對他們有性吸引力。而戀童癖者往往也不像大家想象中那樣窮兇極惡,相反,他們會表現出不成熟的個性特征,不善與人相處。
另外,很多戀童癖者自己在孩童時期就遭受過性虐待。不過,也不能簡單地認為戀童癖者都是精神上受過創傷的可憐人。實際上,有些戀童癖者還是相當成功的男性,不少還成家立業有了孩子。總之,戀童癖者的成因和背景常常比較復雜,不能一概而論。
總之,不是戀童癖就是對孩子實施侵犯的人的代名詞。這種情況的產生是有著非常復雜的一些因素的。很多戀童癖者都是自己年幼的時候受到過侵害的,更有一些社會上的所謂成功人士,這是很復雜的,不能籠統的歸納而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