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性心理的發展階段有哪些
青春期是孩子成長的一個特殊時期, 孩子身心健康與否在這個時期是非常關鍵的。那么你知道青春期的孩子心理都有哪些發展和變化嗎?下面我們就去看看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發展介紹,家長們需要時刻關注孩子的變化。
1.對異性的暫疏遠期
在青春發育初期一段較短的時期內,中學生常常會避開異性同學,這種現象尤以女生表現得最為明顯。這主要與生理因素有關。由于第二性征的出現,使中學生對自身所發生的劇變感到茫然與害羞,本能地產生對異性的疏遠,甚至對異性反感。
這一時期大約會持續1年左右。青春期開始后,由于男女少年在形態上、機能上的差別日益明顯,他們在互相接觸中便結束了童年那種無拘無束地打鬧嬉笑的時期,出現了短暫的疏遠期。
他們在學習、活動中很少往來。由于男女性格的不同,此階段男生會嫌女生嬌氣、膽小、氣量不大;而女生則討厭男生的粗野、淘氣、不懂事。這種現象一般出現在小學高年級至初中一、二年級。
2.對長者敬慕期
在青春發育的中期,中學生常常會對周圍環境中的某些在文藝、體育、學識以及外貌上特別出眾者(多數是同性或異性的年長者),在精神上引起共鳴,仰慕愛戴,心神向往,而且盡量模仿這些長者的言談舉動,以至入迷。
3.對異性向往期
青少年隨著身心兩方面的不斷發育,對第二性征的發育產生了好奇、不安,甚至恐懼的心理,渴望了解性知識。到了青春發育的后期,隨著性發育的日漸成熟,中學生常常對與自己年齡相當的異性產生興趣,并希望和他(她)有所接觸,或在各種場合中,想辦法吸引他(她)對自己的注意。但由于中學生情緒的不穩定,自我意識很強,在接觸過程中,容易引起沖突,或因瑣碎小事爭吵甚至絕交,因此交往對象會有所變換,表現為今天與張三好,明天又覺得張三不好二而李四特好。
上面就是關于青春期的孩子心理變化的一個過程,希望通過這些介紹之后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都能時刻的關注孩子的這些心理,給他們灌輸正確的兩性常識,這樣才能讓他們更加順利的度過青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