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剩男多于剩女 剩男多"三無"剩女多"三高"
要求"脫光"告別單身,不少都市大齡男女通過參加婚戀活動,增進彼此的認識。(半島網半島之戀資料圖片)
“敗犬女王”、“拯救大齡單身女青年”、“黃金剩女”……一個個時下熱門話題將剩女“那點兒事”拋露無疑,如今最熱門的電視相親節目也多聚焦在這一人群身上,給人的感覺是“剩女”已經在人數上超過“剩男”了。而根據調查的實際的情況發現,在人數上,剩男遠超剩女,在城市比例是 1.6:1。剩女多為條件優厚的“三高女”(高學歷、高職務、高收入),而剩男則大部分是三無男(無車、無房、無存款),一道道鴻溝阻擋了這兩類單身人群走到一起。
城市剩男多過剩女
年初一部《2010-2011年中國男女婚戀觀調查報告粉皮書》橫空出世,這份由國內大型婚戀交友網站“世紀佳緣”發起、有社科機構參與的調研報告,揭露當今20至34歲的單身人口隨著年齡增長,男性的比例也逐漸增高,甚至認為當下“剩男”問題遠比“剩女”更嚴峻。其中全國人口中非婚男女比例在27歲是199:100,33歲時為293:100;而城市同齡人口中情況略好,在27至34歲間平均為162:100。
“這種現象的確存在,我們班有29個人,男女比例差不多,畢業6年女生比男生結婚早,結婚得也要多很多。”市民李先生今年已經步入了而立之年,但是還是單身一人。他說在大學同學當中,像他這樣單身的情況還不少,并呈現男多女少的現狀。畢業不到兩年,班上已經有3名女生出嫁了,但是男生還沒有一個解決個人問題;到現在,班上只有四五個女生沒有結婚,但男生結婚的也就七八個人。“男生都在拼事業,尤其是像我這樣從外地來工作的,更是要先有了基礎再成家。”他坦言,男女性別差異給單身問題帶來的阻撓很明顯。
奇怪的現象是,雖然剩男多過剩女,但愿意通過相親途徑解決個人問題的剩男要少很多。在半島之戀的辦公室,記者看到前來報名者統計中,剩男的資料夾只有一個多一點,而剩女則有三大個資料夾,遠遠超出剩男人數。“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很多剩男自身經濟條件不好,對于相親不是很自信。”也就是說,愿意相親的剩男對于女士的要求會高一些。他們半數想選擇教師職業或者是事業單位的女性為伴,要求賢惠會做家務。
訴求不同隔鴻溝
剩男剩女訴求不同,這就造成了很多的剩男和剩女無法走到一起,彼此之間始終隔著鴻溝。“現在相親,女士對于年齡差的接受能力比男生要差,尤其是大齡剩女,她們很難容忍相差太多歲數的對象,而男士忍受的跨度就要大很多。而在另一方面,男士要求女生多是小鳥依人型的,而女生到了剩女階段很多都很優秀,顯得有些強勢,這也是阻礙他們感情發展的一個障礙。”半島之戀工作人員許女士說,他們的工作就是在這些重重障礙中找尋可以突破的點,為不同的人牽上紅線。“像之前有一對,男的是公務員,想找個同等身份的;一個上班職員的女士看好他了,約出來見面,感覺特別投機,男的也放棄了之前的標準,兩人最終走到了一起,現在連婆媳關系都非常融洽。”許女士說,擇偶不能被條條框框給限制住,要放下身段,不要錯過可能到手的幸福。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