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婚姻等于“形婚”?
形式婚姻,就是婚姻只有形式,而無實質內容。也有人稱為互助婚姻。男女同志迫于來自家庭、社會等各方面的壓力,組成的沒有性關系的形式意義上的家庭。表面上看是個正常家庭,而實際上,“夫妻”雙方在生理和人格上都保持獨立,不過是借助婚姻的形式,抵擋外界的壓力,在婚姻的保護傘下獲得愛的自由。
兩性學專家方剛:這是婚姻形式新的創造,雖然有無奈,但總比選擇一個異性戀伴侶結婚要好。
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形婚對同性戀人的意義,我們采訪了4位已經形婚或正打算接受形婚的朋友來談談他們對形婚的想法。他們無一例外肯定了形婚的存在的重要性,但語言里也都透著幾分無奈…
T(女同中的男性角色),25歲,明星宣傳,尚未形婚,但有此打算,有固定女朋友。形婚對我來講,就是逃避社會責任的救命稻草,而且也是唯一能解決自己社會責任的一個方式。
P(女同中的女性角色),28歲,普通員工,已形婚,有女友。形婚對我而言即給家人和社會交代的同時,可以過自己的生活,尊重自己的感情觀。兩全其美并且唯一可行的辦法。
0(男同中的女性角色),26歲,廣告,尚未形婚,現單身;形婚是唯一能夠幫助中國同志垮過上一輩家庭障礙的有效途徑。雖然可能會帶來生活的風險,但是相比讓父母傷痛和失望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這種風險根本就不算什么。
1(男同中的男性角色),35歲,自己開公司,已形婚,老婆是個T,我們相處的很愉快。形婚是對我們這種人的保護,挺好的。對于我們這輩人,同性戀已經沒有那么大的壓力了,主要是幫父母減輕社會壓力!
忠告:形婚 不是性婚
形式婚姻前需要想清楚的
最先要明確的即“是不是為自己選擇這條路”,只要堅定了這個,就不會感覺困擾。
我決定形婚,不論愛人是否同意,我都會去做,因為我是純T,即便和同性愛人分手也不會奔向男人,對形婚沒影響。況且這是對父母的交代。
選擇形婚的對象要用心
即便是形婚,也是把一個人和你的后半生牽扯在一起。不是隨便找個玩伴,需要相互理解和支持。
我的形婚對象和我一樣有穩定的愛人,我們4個住在一起,兩男兩女很和諧。更重要的是,我們之間并非冰冷的關系,而是好哥們。
讓同性婚姻合法吧
有些婚戀專家義正言辭的反對形婚這件事,說“沒有愛情的婚姻是可恥的”。但是在沒有試圖去理解他們之前就做出道德判斷難道很光榮嗎?
誰不想和自己的愛人在道德的保護下牽手?可是法律不答應。兩個男人(女人)的紅本兒對于他們太遙遠了!
我支持有愛的形婚,但依然有酸澀,還是期待,他們早日能夠“有愛的結婚”,這里的愛,是愛情的愛。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