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壓力與盲從效應導致現在年輕人焦慮情緒泛濫
一名民意中國網網友表示,如今,在媒體、社會輿論有意無意地推波助瀾下,焦慮情緒被生發(fā)、放大,蔓延到社會各個角落,甚至營造出一種全民焦慮的 “奇觀”。焦慮已成時尚詞語,大家抱怨著焦慮,又消費著焦慮、享受著焦慮,似乎不焦慮就不是這個時代的人。這是值得警惕的現象。
最近,微博上流傳的帖子“80后退休前需準備314萬元退休金”,吸引不少網友注意,更引起眾多80后對未來養(yǎng)老問題“杞人憂天”式的焦慮情緒。
買房焦慮、職場焦慮、婚姻焦慮、生育焦慮……如今,類似的“焦慮帖”在各大網站、論壇中并不鮮見。“焦慮帖”為何如此泛濫?“焦慮帖”會給青年帶來怎樣的影響?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題客調查網,對11344人進行的調查顯示,68.8%的受訪者認為當下“焦慮帖”泛濫,55.9%的人認為“焦慮帖”泛濫會降低青年幸福感。
“焦慮帖”,困境反映還是情緒宣泄?
“80后退休前需準備314萬元退休金”的帖子中說:你現在的年齡越小,面臨的通脹時間就越長,到時需要準備的退休金將更多。假設退休后,每月想要過和現在3000元相同購買力的生活,如果你現在50歲,10年后退休,按照3%的通脹計算,需要為20年退休生活準備174萬元。如果你是80后,現在30歲,則需要準備314萬元退休金。
看似專業(yè)的一大串數字,得出的結論讓不少人心驚。盡管很快就有人指出,帖子中的數據頗有紕漏,不具科學性,但該帖還是被很多人轉發(fā),引起關注。而各種類似的“焦慮帖”所擔憂的問題也引起網絡熱議。
調查顯示,68.8%的受訪者認為當下“焦慮帖”泛濫。其中,44.0%的受訪者認為當下“焦慮帖”較多,24.8%的人認為非常多。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大三學生張林說,現在網絡上反映青年焦慮的帖子確實不少。帖子中的不少焦慮,自己也多多少少有過,考試、考證的壓力,大學畢業(yè)將要面對的生存和就業(yè)壓力,確實讓他們感到焦慮。“網上流傳的所謂‘焦慮帖’,是在網絡成為宣泄渠道的背景下,青年表達焦慮的一種方式,但其存在的夸大效應也不可忽略。”
上一頁123下一頁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