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場心臟除顫器安裝六年遭冷遇 怕擔責任很少用
從2006年開始,首都機場T2航站樓內安裝了11臺自動體外心臟除顫器(AED),開創了國內公共場所安裝AED設備的先河。截止到目前,首都機場3個航站樓的重點區域里放置的AED總數已經達到76個。然而這種針對突發心臟病患者的“救命法寶”不僅沒有被公眾認知,而且在航站樓內已經被冷落了將近6年。
記者調查發現,這些設備只有機場的醫務人員接受過使用培訓,其他普通工作人員并不掌握使用技術。除了培訓的缺失,機場的一位負責人說,搶救心臟病患者需要承擔一些風險,沒有“免責條款”也使得工作人員在面對旅客突發心臟病的情況下,不敢貿然使用這個“急救法寶”。
心臟病救命裝置
乘客大多不認識
在首都機場3號航站樓的出發大廳里,記者發現了一個被鑲嵌在墻里的印有心形標志的黃色小盒子。上面寫著:自動體外心臟除顫器。這個看起來不是特別起眼的小裝置,卻是心臟病患者的“救命法寶”。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主任委員高潤霖曾表示,北京每年心臟猝死約4萬多例,這其中院外猝死占到一半以上。而心臟停跳一旦超過6至10分鐘,人就很難救活,因此院外心臟猝死的搶救成功率僅為2%。國外統計表明,如果使用體外除顫器,搶救成功率能提高到30%至70%,可以挽救更多的寶貴生命。
昨天下午,在近一個小時的時間里,記者發現共有數十名旅客經過安放除顫器的區域,卻沒有一個人關注到這個裝置。記者指著墻上的自動體外除顫器,隨機采訪了幾個旅客:“請問,您知道這個是做什么用的嗎?” “不知道,還真沒注意過”、“和心臟急救有關的吧?為什么掛在這兒?”旅客們都對自動體外除顫器感覺很陌生。
工作人員不會用 已經冷落近六年
記者咨詢了幾位機場的工作人員,“好像沒見人用過,我也不知道怎么用。”一位工作人員很抱歉地說,其他工作人員的答復也是“不清楚”、“不會用”。據了解, 2006年首都機場T2航站樓內就已經安裝了11臺AED急救設備,開創了國內公共場所安裝AED設備的先河。目前首都機場3個航站樓的重點區域里放置的自動體外除顫器總數已經達到76個。但是這個“救命法寶”不僅沒有被大家認知,而且在航站樓里一直呆在被人忽視的角落。
上一頁12下一頁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