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心理問題趨勢加重人數增多 80%跟壓力有關
北京青年壓力管理服務中心主任熊漢忠:要想很好地應對焦慮和壓力,我建議年輕人為自己建立一個比較穩固的朋友圈。只有獲得了自己有歸屬感的圈子中的人的支持和安慰,才不至于被各種壓力和焦慮擊垮。而且年輕人還應該多運動。身心是一體的,身體健康有利于心理健康,運動不僅能促進新陳代謝,還能讓情緒得到適當宣泄,緩解壓力和焦慮。
近年來,年輕人的精神心理健康問題備受社會關注。《2010-2011年度大學生心理健康調查報告》顯示,九成多大學生有過心理方面的困擾,85%的大學生表示自己從未進過心理咨詢室。
“當下年輕人的心理健康狀況確實堪憂。”日前,北京青年壓力管理服務中心主任熊漢忠,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采訪時指出,大家對精神心理健康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心理問題在青年人中有加重和擴大的趨勢。
心理問題在青年人中有加重和擴大的趨勢
中國青年報:近期有調查指出,近八成年輕人有不同程度的抑郁傾向。您怎么看?
熊漢忠:我們應該理性看待這個數據。我們要區分“抑郁癥”和“抑郁傾向”,它們完全不一樣。抑郁癥有嚴格的指標,其中一個最明顯的指標是,情緒低落延續至少兩個星期。而且,是否有抑郁癥要經過量表的檢測和專家判斷后才能證實。我們平時遇到不開心的事,情緒低落很正常,這和專業上所指的抑郁癥完全不是一回事。不過,這個數據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現在年輕人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一些問題,而且有這方面問題的年輕人的數量一直在增長。
中國青年報:您感覺當下年輕人的心理健康總體狀況如何?
熊漢忠:非常堪憂!不管是心理疾病還是心理障礙或是抑郁傾向,在年輕人中都有擴大和加重的趨勢。特別是抑郁癥,從臨床上來看,現在得抑郁癥的人年齡越來越小。
中國青年報:您覺得影響年輕人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熊漢忠:首先,自身因素肯定是根源,如果自身足夠健康,抵抗壓力和外界環境影響的能力足夠強,問題自然就少了。其次,從社會大環境來看,過于功利化的社會風氣是誘發年輕人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要原因。最近一二十年,全社會的導向就是把經濟搞上去,這一導向的核心就是錢。這樣一來雖然社會發展了,國家硬件也強大了,但也帶來了很大的副作用——大家一窩蜂地認為錢是最重要的,進而忽略了對自己精神方面的關照。
在家庭教育方面,由于受到整個社會功利化風氣影響,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也越來越功利化——重視孩子的成績遠勝于孩子的快樂!許多家長為了攀比,強加給孩子許多不必要的壓力,當他們承受不住時,心理健康問題自然就出現了。
上一頁123下一頁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