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上班族憂慮常始于周日16時13分
英國媒體報道,上班族的憂慮自周日16時13分始
本報調查發(fā)現(xiàn),半數(shù)杭州白領“星期一綜合征”提前爆發(fā),專家分析——
工作認真的人,容易提前“憂慮”
企業(yè)主管建議,做好工作計劃可緩解焦慮
全世界最著名的貓——加菲貓,曾經說過:“人們發(fā)明了星期一,然后狠狠地恨它。”
“星期一綜合征”對于上班族而言,不算是一個陌生的名詞。每個周一去看白領們一日三變的QQ簽名,就能發(fā)現(xiàn)各種各樣的負面情緒:頭痛、四肢無力、血壓升高。
然而,據(jù)英國《每日郵報》報道,調查顯示,上班族的憂慮其實從周日16時13分就開始了,很多人從星期天就開始“恨”著還沒到來的星期一了。
昨天,就是一個典型的星期天,“16時13分”的憂慮癥真的存在嗎?從下午4點開始,本報記者通過網(wǎng)絡、電話、隨機攔訪等方式調查了400多位上班族,得出的結論雖沒有那么絕對和精確,但的確有大約50%的上班族從星期天就開始焦慮了,特別是晚飯后的一段時間,心情更會跌到低谷。
動腦多的崗位,更容易周日“焦慮”
在《每日郵報》的報道中,40%的人承認周日過得焦慮并伴有恐懼感,這種沮喪和焦慮感通常從周日的下午開始,一直持續(xù)到晚上。該項調查的負責人克萊爾·黑格表示,大多數(shù)人在周日便考慮工作的事情,從下午16時13分開始,他們往往會感到恐懼。
而在記者調查中發(fā)現(xiàn),半數(shù)白領會從星期天就開始焦慮,其實很多人表示,相比16時13分,晚飯時間更像一道心情的分水嶺。在對采訪結果進行分類后,記者發(fā)現(xiàn)容易周日“憂慮”的崗位多發(fā)生在:設計、企劃、營銷、公關、行政等行業(yè),這些行業(yè)有一些共同的特點:需要動腦子,工作目標和流程“多變”,沒有一成不變的模式。比如徐兵,他就從星期天開始擔心星期一會超級忙。
徐兵是網(wǎng)絡公司的一名公關,工作2年時間,他說:“我的工作手機休息天關機。從星期天下午開始,只要一想到第二天會有很多的case等著我,就開始頭大,尤其是想到開機后,有無數(shù)的未接來電要回,就難過得不行。”
再比如李先生。他焦慮的問題和徐兵有點不一樣,他是很茫然,不知道星期一該做什么。
李先生做銷售3年。“銷售要不停地去拜訪客戶,然后才能拿到訂單,我很怕星期一跑到辦公室打了卡后,發(fā)現(xiàn)無事可做。每到星期天,我就開始想,該去哪里去找到更多的客戶資源?”
心理學家分析:太敏感或太認真,都會提前“憂慮”
“憎恨星期天應該是星期一綜合征的一種延續(xù),是對未知事物的一種焦慮、失控的心理狀態(tài),嚴重一些會有失眠、血壓升高、心跳加快這樣的生理反應。”專業(yè)為員工排除心理問題的心理咨詢師沈驀表示,很多人睡眠最差的時候是星期天晚上。
星期一綜合征的機理,被認為是巴甫洛夫學說的“動力定型”——舊的動力定型被破壞而新的動力定型難以建立時的“混亂”,沈驀進一步解釋,“有些人是從星期一開始表現(xiàn)出這種混亂,但比較敏感的人或者心事比較重的人,這種混亂就會提前到星期天。”他認為,有些工作非常認真的人,也會提前“憂慮”。
沈驀的建議很簡單:“安排好工作計劃,在心理上把工作時間和休息時間區(qū)分開來非常重要,該休息的時候就該好好休息,如果腦子里實在有很多工作的擔憂,不如跑跑步出出汗,然后好好睡一覺。”
杭州企業(yè)出招,要求員工周五做好工作計劃
如何應對這種“憎恨星期天”的心理,《每日郵報》的報道中是這樣建議的:如果想周日過得開心,最好的方法是提前把周末的計劃安排好,讓周日成為最受期待的日子。
但杭州的白領自然具有中國特色,杭州已有企業(yè)注意到了這個問題,對于“怎么辦”這個命題,他們給出了兩種思路——
在某外資企業(yè)做人力資源總監(jiān)的盛先生認為,工作習慣是解決問題的竅門:“我們一般要求員工每周五都寫一份工作總結,還有下周的工作計劃,一開始很多人都覺得煩,但換個角度想,你在周日就知道了下周要做什么,那么就不必為未知感到擔心了。”
而在杭州華炬科技主管人力資源的秦月葆先生,則會在星期一早上為員工們開一個放松的例會,在聊天里讓大家都清楚這個星期該做些什么,“我會在會議室找個放松的位置,比如大家在長沙發(fā)上并排坐著,或者呈直角坐著,喝喝茶聊聊天,緩解星期一綜合征的發(fā)作。”(黃鶯 宣琪菁 林焱挺)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