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白領每日按摩足三里 保健效果勝吃老母雞
“這么說吧,‘常按足三里,勝吃老母雞’,老底子這個說法,是有科學依據的。”29日,浙江中醫藥大學副校長方劍喬,告訴了記者這個“秘密”。
“喏,‘足三里’穴位就在小腿上。”方教授撩起自己的右腿,手指按住小腿前外側部位,用力示范按摩:“經常按摩‘足三里,可以解除疲勞、讓大腦快樂,起到保健作用。這個效果,可以說比吃老母雞還要好。”
哈,真是這樣嗎?
“我們幾位博士,用‘循證醫學實驗’方法證明了,還有數據結論呢。”方教授很有自信地說。
怎么會想到研究足三里?方教授說,是受到2008年北京奧運的啟發。
當時他和幾個年輕中醫博士探討白癜風的早期癥狀,針灸穴位療法能不能用在改善運動后的疲勞上?大家想到了中醫中著名的保健穴位——足三里。這項研究,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現在已經結題。
用大白鼠實驗,它們跑步時間延長
“人的疲勞感,一般來自運動后肌肉、血液中產生的乳酸、自由基等物質——這是身體上的變化,也被稱為外周疲勞;還有一種心理上的‘疲憊’,是由于一種名叫‘5羥色胺’的神經遞質在腦內合成過多導致的,也被稱為中樞疲勞。”
方劍喬教授還是中國針灸學會副會長,他帶領的研究團隊,在國內較早開展“足三里穴與運動性疲勞”研究。
省中山醫院針灸科梁宜博士,是課題組成員之一,他向記者介紹了在研究過程。他們讓27只大白鼠,分組跑步,結果經常刺激“足三里”的那一組,跑到第7天還很有精神,另一組卻在跑步機上“摔倒爬不起來”,跟人一樣,累得腿根本邁不動了。
“大白鼠連跑7天,運動量相當于人每天跑3000米、連跑7天。刺激足三里穴后,不但能讓大白鼠外周乳酸、自由基、游離色氨酸等引起疲勞的物質減少,而且可使腦內引起疲勞的‘5羥色胺’合成減少,大白鼠疲勞感就減少了,對人來說,也是同樣的道理。”
上一頁12下一頁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