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意用藥或導致兒童再障 兒童患病率高于白血病
千禧年出生的小惠千,剛剛過完11歲的生日,就因患急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住進了醫院無菌艙,等待骨髓移植。由于長期激素治療的刺激,她顯得有些虛胖。沒有了媽媽的懷抱,沒有了自由的空間,沒有了可愛的玩偶,沒有了夸贊的老師,沒有了少年的伙伴,這些足夠讓她幼小的心靈經受難忍的傷感。
再生障礙性貧血(簡稱再障)是兒童期較為嚴重和難治的血液病之一。急性重型再障如不進行積極的治療,平均生存期只有3個月。
“再障是一種表面沉默卻極具殺傷力的疾病,青少年兒童是高發人群之一,一旦發病甚至可能命懸一線。”中華醫學會兒科分會血液學組委員、天津血液病研究所血液兒科主任竺曉凡教授指出:有的兒童再障是家長隨意給孩子用藥而導致的,有些已經患了再障的兒童由于家長自行用藥而耽誤了治療,需要引起廣大家長的警惕。
發病率有上升趨勢
再障的發病率具有地域差異性。西方國家每年發病率估計約為0.2/10萬人。亞洲的發病率為西方國家發病率的2—3倍。之前流行病學研究結果表明,我國再障患者發病率為0.74/10萬人。“從門診病人情況來看,再障的發病率有上升趨勢。”
中華醫學會血液學分會(副主任委員)紅細胞貧血學組組長、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血液內科主任邵宗鴻教授指出,中國是再障大國,其發病率是歐美的2—3倍,由于人口基數大,其總體病人絕對數遠超歐美,因此再障在中國是很大的挑戰。
“再障是一種骨髓衰竭性疾病,以全血細胞減少為特征。”邵宗鴻教授對再障作了形象的比喻:急性白血病是造血良田的荒蕪化,草蓋住苗,有草有苗;而再障是造血良田的沙漠化,連草連苗都沒有。“在某種程度上,對人類的危害極大,甚至超過急性白血病等其他造血疾病。”
發病初期癥狀不明顯
再障如同沉默的殺手,在發病初期表現得“沉默不語”,盡管已經出現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細胞減少和貧血,但一般很難察覺。然而,一旦疾病急速進展便具有極大的殺傷力,患者會出現嚴重的貧血,皮膚黏膜出血、視網膜出血和感染征候群,不僅生活質量一落千丈,甚至要在死亡線邊緣徘徊掙扎。
“10—25歲的青少年兒童與60歲以上的老人是再障的主要發病人群。”竺曉凡教授特別提醒家長如果兒童及年輕患者出現身材矮小、咖啡斑及骨骼異常常提示可能為先天性再障,應值得家屬警惕。
竺曉凡教授指出,家長要細心觀察孩子,“小孩子是不會裝病的,看到孩子不愛玩,面色不好,有鼻出血,身上有出血點,最好帶孩子到醫院查下血常規。”
上一頁12下一頁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