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班就腹瀉或與壓力大有關 實為腸易激綜合征
對抗腸易激綜合征,益生菌并非“主力軍”,甚至只是一種自我安慰
患者解除顧慮、放松心態、自我心理解壓,對腸易激綜合征的“療效”更好
上班族經常腹脹、腹痛、一加班就拉肚子……小心已患上“腸易激綜合征”!調查顯示,每一百名廣州受訪者中,就有近六人患有此病,且主要是青壯年中招。患者頻繁發作,做檢查又發現不了問題,有些人擔心自己被“未知病毒”侵襲,有些人靠益生菌保肚子安寧,反而陷入誤區。專家指出,對該病的治療和預防要先從心理入手,注意飲食健康。
兩年來, 某事業單位職員35歲的梁先生頻繁“鬧肚子”,表現為下腹部隱痛,一天拉兩三次水樣便或稀爛便,排便后腹痛減輕。近半年來上述癥狀每月發作5~6天,有時 甚至一天腹瀉30多次,被同事戲稱為“常駐衛生間代表”,嚴重影響生活和工作。他做了腸鏡等相關檢查,沒有發現腸道存在病變。“難道是受‘未知病毒’侵 襲?”梁先生為此惴惴不安。醫生發現,梁先生每次發作都和加班有關,工作壓力令他不堪重負。最后,他被診斷為“腸易激綜合征(IBS)”。
“腸易激綜合征過去叫做過敏性結腸炎,屬于非感染性腹瀉。我們調查發現,該病在職場人士中發病率不低。”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消化內科主任曾志榮教授指 出,IBS是與排便相關的一類腹部疼痛、不適,并伴有排便習慣和糞便性狀改變的功能性腸道疾病。該科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廣東社區18~30歲人群中 IBS患病率為5.5%,30~40歲人群患病率為5.96%,受訪者的平均發病率為5.7%。
癥狀五花八門 排便后就好轉
患者自述的癥狀五花八門,有人腹痛,有人便秘,有人腹瀉,有人腹瀉和便秘輪流發作。即使是腹痛,表現也不一樣:有人覺得肚子像被鈍物擊打一樣疼,有人覺得痛得像被火燒一樣,有人痛得腸子好像在痙攣。
曾志榮指出,總的來說,IBS患者有共同的特點:反復出現腹痛或腹部不適至少持續3個月,每月至少有3天,且排便后情況可以改善。有些患者在癥狀發作時,排便的習慣、大便的性狀也和以前不同。
究竟是何原因讓患者的腸子發脾氣?“IBS的發病原因和胃腸道動力紊亂內臟高敏感、中樞感覺傳導異常、心理障礙等有關,許多人因精神壓力過大、食物不耐 受而誘發該病。”曾志榮指出,通常認為腸易激綜合征的危險因素包括服用非甾體消炎藥(NSAID)、食物過敏史、心理障礙性疾病、生活事件的打擊、腸道感染等。而工作壓力過大導致的精神因素,是職場人士頻繁發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治療:益生菌不是“主力軍”
曾志榮建議,職場人士如果反復出現腹痛腹瀉,可以做腸鏡甚至胃鏡檢查以排除腸道感染因素,做內分泌檢查排除甲亢等可導致腸蠕動加速的疾病。如果上述檢查均無異常,那么鬧肚子的元兇很可能就是腸易激綜合征。
有的職場人士出現上述癥狀后,靠頻繁服用益生菌來保護腸胃。專家指出,對抗IBS,益生菌并非“主力軍”,效果未必好,有時只是一種自我安慰。其實,患者解除顧慮、放松心態、自我心理解壓,對腸易激綜合征的“療效”更好。
患者應根據癥狀選用藥物。對于便秘患者,輕度患者可采用膳食纖維、纖維制劑,多運動,增加飲水量,中度患者可在此基礎上采用滲透性輕瀉劑、解痙藥物。如果以腹瀉為主要癥狀,輕度患者可進行試驗性剔除飲食治療,例如戒除乳糖、咖啡等,看看癥狀是否好轉。中度患者則可采用洛哌丁胺、解痙藥等。重度患者無論主 要癥狀是便秘還是腹瀉,都應考慮采用抗抑郁藥、心理和行為治療。
在飲食方面,要少喝刺激性的咖啡、濃茶,還要回避“易跑廁所食物”,即海鮮、煎炸食物、牛奶、雞蛋等容易使人腸胃不耐受的食物。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