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內分泌疾病頻發 醫生提醒:早發現早干預
近幾年,“小兒內分泌疾病”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視,而這一疾病現象,許多家長還很陌生,沒有引起重視。在“小兒內分泌疾病”中,多數病癥為性早熟、生長遲緩、肥胖癥,而性早熟占了70%。近日,筆者專程走訪了治療相關病癥的專家,專家指出,在日常生活中,除了一些環境因素,孩子的飲食不當、吃反季節的蔬菜和水果、服用還有性激素的保健品、補品等都會出現性早熟等小兒內分泌疾病。
性早熟,浙江省排第三
我區女孩子占大多數
在臨平的婦幼保健院,筆者走訪了前來就醫的小櫻和她的媽媽。快8周歲的小櫻已經上小學一年級了,兩個月前,小櫻的媽媽在給小櫻洗澡時發現乳房有增大,一開始沒當回事,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乳房逐漸增大。媽媽擔心極了,便來到醫院求助醫生,經過檢查,小櫻患上的就是“性早熟”。對于性早熟這一概念,許多孩子的父母并不清楚,什么叫做“性早熟”、怎么才能判斷孩子是否患有此類疾病。
據專業人士介紹,性早熟是指女童在8歲前,男童在9歲前呈現第二性征的發育異常性疾病,單從外在表現來觀察,表現為女孩8周歲前出現乳房發育或10周歲之前出現月經初潮,男孩9周歲前出現陰莖和睪丸發育或11周歲之前出現遺精。從醫學角度分析,性早熟表現為血清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達到青春期水平、性腺增大、骨齡超越年齡1年以上。據統計,在我區性早熟的患者大多數為女孩子。
其實,像小櫻這類情況的患兒不在少數。今年8歲半的糖糖今年讀小學二年級,媽媽在給她洗澡時發現糖糖的乳房有些異樣,糖糖媽媽說:“上個月在幫她洗澡的時候,我就發現她乳房跟以前不一樣,要大很多,當時我就著急了,因為我以前有了解過小孩性早熟這一疾病,后來到醫院確診性早熟。”糖糖媽媽告訴筆者,經過一段時間的持續治療,現在糖糖的性激素水平恢復正常。
小兒內分泌科主治醫生余升告訴筆者,造成小兒性早熟的原因有很多,因為現在經濟條件好了,營養過剩、不注重孩子的作息時間、給孩子服用保健品等都是一些直接的因素。而性早熟會給孩子心理上造成危害。性早熟兒童雖性征發育提前,但心理、治理發育水平仍為實際年齡水平,過早的性征出現和生殖器官發育會導致未成熟孩子心理障礙,最主要的危害就是由于生長期過程,可能造成成年身高矮小。
小孩兒肥胖也是一種病
現在關于孩子的討論, “性早熟”是一個熱話題,但小孩肥胖癥也是個繞不開的老話題。
筆者一行在臨平人民廣場隨機走訪了十幾位路人,許多市民表示,小孩子肥胖是一種健康的表現,會很討人喜歡,也是經濟實力的表現。在大多數家長看來,孩子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慢慢成長為標準體型,小時候肥胖沒什么關系。
徐先生家的“小胖”即將滿6歲了,徐先生說:“之所以家里給他取這個小名,是因為兒子身高不到1.2米,體重已經快到40公斤了。”徐先生表示,兒子稍微有點肥胖,但是不會把肥胖當成一種病癥,目前徐先生給兒子報了一個街舞班,希望兒子通過街舞能夠達到“減肥”的效果。
目前,很多家長因為孩子患有小孩肥胖癥導致的其他疾病,才到醫院就醫的。其實小孩肥胖癥會給孩子的身體健康造成困擾,會導致血脂增高、呼吸道疾病、脂肪肝、消化系統疾病、免疫力下降等。
那么如何判斷孩子是否患有小孩肥胖癥呢,目前國際上面普遍采用2000年2月,由WHO西太平洋地區肥胖癥工作組提出的亞洲成人體重指數的標準(BMI)來判斷,也就是將孩子的體重(kg)除以身高(m)的二次方,得到的指數在18.8~22.9為正常,25.0~29.9為輕度肥胖,超過30.0的為重度肥胖。
造成小孩肥胖癥的原因有很多,家長應該注意少給孩子食用油炸類食品、避免過量飲食、加強體格鍛煉。
個子矮小不一定是基因造成的
在小兒內分泌疾病中,矮小癥也是一種內分泌疾病,男孩占多數。引起兒童矮小的原因有很多,家族性矮小、生長激素缺乏、甲狀腺功能低下、遺傳性骨骼疾病、營養不良等,還有后天的飲食、營養以及孩子的精神狀況都對身高有影響。如果孩子生長速度低于正常的最低線,或者在班級里總是排在前三名,比同齡孩子矮5~10厘米,這時家長就應該注意。5周歲的洋洋身高才102cm,與該年齡正常身高111cm相距甚遠,檢查骨齡顯示左手腕骨化中心出現5/10顆,相當于3周歲,經醫院初步診斷為矮小癥,現正等待生長激素激發試驗,鑒別是否為生長激素缺乏癥。
如何判斷自己的孩子身高是否正常,家長們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進行計算——
男:(父+母+13)/2
女:(父+母-13)/2
醫生對于矮小癥給出的防治建議是,要合理飲食,葷素搭配,保證足夠和均衡營養;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早睡覺,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盡量在20:30至21:00之間上床睡覺;必要時要及時就診,定期隨訪。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