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協和醫院為102歲老人換關節 術后恢復良好
人民網北京11月2日電 (馬曉慧、李強)日前,北京協和醫院骨科張嘉副教授成功為一名102歲老人實施半髖關節置換手術,老人術后恢復良好,順利出院。
家住北京的趙奶奶出生于1912年,今年已經102歲高齡。2個月前老人不慎摔倒,家人將其送往附近醫院急診。X線片顯示為左股骨粗隆間骨折。考慮到老人百歲高齡,同時合并冠心病、高血壓等多種慢性疾病,手術風險極大,當地醫院采取了臥床牽引、制動等保守治療。兩個月過去了,老人的髖部仍然疼痛,不能起坐,更別說下地站立活動了,復查X線片發現骨折明顯錯位。眼看著老人狀態每況愈下,保守治療不能再堅持下去了,但百歲老人還能手術嗎?懷著一線希望,家屬來到北京協和醫院骨科就診。
此類骨折大多數選擇復位內固定手術,但病人骨質疏松癥非常嚴重,在這樣的股骨上進行內固定就像是在沙地上建樓,術后病人還是不能立即負重站立。如果想要達到即刻的穩定,滿足病人盡快下地活動的要求,就要實施半髖關節置換手術。但是老人是粗隆間骨折,選擇半髖置換術不但需要切除股骨頭,還需要將骨折移位的大粗隆等骨塊進行復位重建,手術難度明顯高于簡單的股骨頸骨折。
除了手術本身的難度和風險,老人還同時合并冠心病、高血壓和下肢深靜脈血栓,手術的風險太大。但保守治療兩個月效果很差,老人已經無法耐受,如果不進行手術,老人不但站不起來了,還很有可能進一步出現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褥瘡等并發癥,加上已經形成的深靜脈血栓,生命可謂危在旦夕。
在翁習生教授和張保中教授的主持下,經過骨科大查房討論及內科、麻醉科、血管外科、ICU等多科會診,決定實施半髖關節置換術。
為了減小對老人全身狀況的影響和縮短手術時間,麻醉科采用了對技術要求高的神經阻滯麻醉。手術由張嘉的手術組實施。手術很順利,老人清醒狀態下回到病房。術后拍攝的X線片顯示人工股骨假體位置滿意,非常穩定,周圍的骨塊也得到了穩定的復位固定。術后第二天,老人就在助行器幫助下下地站立,練習行走,精神食欲很快恢復。
張嘉介紹,股骨粗隆間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見的骨折之一,也是骨質疏松性骨折的好發部位,一旦骨折,將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建議老年人注意防止跌倒同時要積極規范的預防骨質疏松癥。一旦發生髖部骨折,應積極預防骨折引起的褥瘡、肺部感染、下肢靜脈血栓等并發癥。如果條件允許,應盡早手術治療,爭取早期下地,以期獲得較好的生活質量。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