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方漲價兩成門診依舊爆棚 專家呼吁規范市場
又到一年一度冬令進補時節,記者近日從申城多家中醫醫院獲悉:中藥材價格持續上揚,平均漲幅達20%至30%,今年膏方價格繼續水漲船高。連年上漲的膏方價格,擋不住市民養生高漲熱情。統計表明,今年各醫院預約膏方者同比增加20%有余。
膏方漲價,令原本“簡、便、驗、廉”的中藥,變身養生“奢侈品”。雖然掏錢買健康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中醫專家卻對此表示:膏方并非人人吃得、也非人人開得,膏方養生還須嚴格把關,切勿過于迷信、適得其反。
阿膠領漲膏方價格
“膏方中必不可少的阿膠,今年大幅漲價。去年底,東阿阿膠已達每公斤4000元,高端阿膠甚至漲到每公斤6000元。”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院長房敏教授說,“因阿膠價格偏高,許多膏方選擇更為親民的黃明膠,不過,黃明膠也漲至每公斤1500元至1800元。”除卻用作輔料的阿膠,膏方中較為名貴、用料較少的細料,亦連番漲價;人參、生曬參價格比去年翻了倍,蟲草等珍貴藥材漲幅高達70%。細料、輔料價格齊齊上揚,多家醫院藥劑科負責人預計,今年膏方價格預計同比增加20%有余。
相比火爆價格,膏方預約人數卻絲毫未減。10月起,本市中醫醫院紛紛開出膏方預約門診,數據顯示,岳陽醫院預約人數同比增加10%至20%,龍華、市中醫醫院等預約人數增幅也超過10%。不差錢、買健康,成為許多人選擇膏方的不二理由。
中醫專家認為,供需市場決定定價,本無可厚非;不過,近年膏方市場過熱、價格暴漲,確實導致部分醫院一味逐利。時下,大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藥房等,紛紛開出膏方問診服務,有的機構尚未規范發展、經驗不足,已開始盲目追求膏方數量與門診量,急功近利導致膏方質量打折。
規范膏方市場須設門檻
怎樣引導公眾科學合理進補?房敏說,膏方并非百利無一害,如質量不達標,患者服用后反會弄巧成拙,如上火、消化不良等。業內專家建議,規范膏方市場很有必要。首先,開具膏方的醫生,應具有豐富臨床經驗,衛生行政部門應對醫生進行資質認定,方可坐診開方;其次,膏方生產應建立嚴格的規章制度、監督機制,避免“一窩蜂”,確保質量水準。專家還建議,針對膏方服用后產生的不良反應,應建立跟蹤隨訪機制,完善膏方服務。
專家同時提醒,膏方適宜人群主要是老年人、慢性病人以及亞健康人群,健康人群無需盲目進補。至于急性疾病發作期、長期腸胃不適者,更不建議進補,以免病情惡化。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