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霧霾口罩無國標 專家建議明確技術規范
記者采訪發現,現在市場常見的口罩基本分兩種,一種是醫用口罩,其主要作用是防止醫患間唾液傳染,對防治霧霾效果不大;另一種是工業生產防護用品,能對空氣中的顆粒物起到攔截作用。
遼寧社會科學院低碳發展研究所所長畢德利說,我國2006年發布的《呼吸防護用品、自吸過濾式防顆粒物呼吸器》(GB2626-2006)國家標準,基本是為勞動保護用品制定的,不完全適用于大眾防霾。
“例如,這一標準把產品器件檢測的溫度設定為25℃(±5),與霧霾天氣多發的北方地區冬季氣溫差距較大。”畢德利說,這個標準在檢測、應用等方面與防霾要求并不切合。制定防霾口罩制作的材質標準,可驅逐市場上的偽劣產品,防止不法之徒鉆政策空子。同時還要制定生產防霾口罩、面罩的技術要求和監測方法,規范企業生產優質產品。
記者咨詢了遼寧省質監部門,對方表示目前確實沒有對防霾口罩的國家標準。對此,畢德利認為,應從國家層面制定各種體質人群所戴防霾口罩、面罩的安全標準,建議采取生產審批和市場準入制度。
免責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對其真實合法性負責。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立刻處理。聯系QQ:1640731186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
TAGS標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