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試行小作坊食品安全單制度
記者近日從省食藥監局獲悉,蚌埠市食藥監局以豆制品小作坊整治為切入點,向生產條件達標的小作坊發放注明產地信息的隨貨單,有了這張“身份證”才能進農貿市場、餐飲店和食堂。省食藥監局將在全省推廣這一方法。
蚌埠市食藥監局近期從豆制品小作坊開始試點,對其生產條件作出明確規定,要求做到地面、墻壁鋪設瓷磚,屋頂吊頂,生產過程中不添加非食用物質,不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作坊生產條件達標了,方可發放紅色的隨貨單。隨貨單相當于銷售產品的 “身份證”,記錄著種類、數量以及銷售者的名稱、聯系方式,讓購買者直觀看到產品“是什么”以及“從哪里來的”。
省食藥監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我省擁有食品生產小作坊1.2萬多家,廣泛分布在農村和城鄉接合部,多、小、散、亂、差,生產設施和設備簡陋,食品安全隱患大。隨貨單制度可以從源頭上杜絕假劣食品流向餐桌,既能避免取締難問題又減少了食品安全風險。
免責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對其真實合法性負責。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立刻處理。聯系QQ:1640731186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
TAGS標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