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醫院心血管內科 70歲在這里屬“年輕”患者
北京醫院心血管內科接診患者多為老年人。
北京醫院在高齡老人的高血壓治療方面也有獨到之處。
由于自身抵抗力的下降等因素,老年患者一直是臨床中需要格外注意的群體。在北京醫院心血管內科,老年患者一直占據很高的比例,70多歲的患者在病房已經算年輕。在這里,高齡老年患者心臟器械植入成功率較高,并發癥也較低。
平均住院周期不到8天
心血管內科主任、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常務委員及心臟起搏電生理分會副主任委員楊杰孚介紹,目前科室的年門診量在19萬左右,與五年前的水平相比翻了一番,出院人數也增加了近一倍,病人的平均住院日也由原來的11-12天達到目前不到8天的水平。至于能夠將平均住院日縮短的原因,楊杰孚告訴記者,“平均住院周期減少3-4天還是比較困難的,總的來說,我們盡可能將一些檢查項目在門診完成,患者住院后盡可能在1-2天內完成三級查房并根據需要盡早安排手術,患者情況穩定即可出院,同時,科室建立了長期隨訪的機制,在沒有明顯增加工作人員的情況下使得每年的出院病人數量有了大幅度的增加。”
高齡患者合并癥多,用藥須更謹慎
談及科室特點,楊杰孚表示,北京醫院本身就是一所高干保健醫院,“高”是指患者年齡一般都比較高,高齡患者的一大特點就是往往表現為多器官發病,容易出現呼吸系統、神經系統、消化系統及內分泌系統等合并癥,高齡患者的特點也對醫護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這一特點還會影響病人用藥多個方面,“高齡患者的肝腎功能往往不怎么好,用藥也比普通患者有更多的要求。”
記者了解到他們曾經搶救過的特殊病例,高血壓病在80歲以上的老年人發病率達到了70%以上,北京醫院在高齡老人的高血壓治療方面也有獨到之處,曾經有一位100歲的老年高血壓急癥患者,血壓高達190/120mmHg,同時合并大面積肺部感染,多種口服和靜脈降壓藥均無效,面臨著腦出血、心力衰竭、腎衰竭的危險,科室根據百歲老人的臨床表現特點,反復調整降壓方案,最終使患者的血壓趨于平穩,避免了心腦血管不良事件的發生。之前還遇到過一位91歲高齡的大面積心梗患者,隨時面臨心臟驟停、心力衰竭的危險,需要立即行介入手術開通冠狀動脈。但如此高齡的重癥患者,手術風險也極高,通常情況下可能會選擇保守治療,但可能就此喪失搶救機會,經過與患者家屬充分溝通,憑著導管室團隊的精湛醫術,在心臟最關鍵的血管閉塞部位放置了支架,為這位老人帶來了生的希望。
70歲在這里屬“年輕”患者
記者在科室普通病區看到,分別設計為單間房、三人間、多人間的病房均住著病人,床位幾乎沒有空余。一個顯而易見的特點是,病房患者多以老年患者為主,已經在病房工作17年的護士長孫寧告訴記者,病床一年到頭很少有空置的時候,超過90%的床位全年都會使用。“一般春節、節假日及周末等會有部分床位空出來,但平時基本都是滿的。”
患者特殊的年齡特點也給平時的護理工作帶來了特殊性,孫寧介紹,“進行手術的老人中,70多歲的患者在我們這里算年輕的,超過90歲的并不少見,也有百歲老人在這里手術的。今年我們病房還有一位95歲的患者。”相應地,對于高齡患者的照護,孫寧也告訴記者有諸多需要格外注意之處,“術后的護理需要格外耐心、細致。很多老人的自主行為特別多,安全是首要考慮的問題,要嚴防老人活動時跌倒,另外,夜間病床的四個床擋務必要拉上也是護理人員需要格外注意的,對于排尿比較頻繁的老人也要格外關注,兒女在國外或難以顧及的情況也比較多。”
■ 對話
學科建設就是專業人才的培養
新京報:科室管理也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要管理好一個中心,有哪些特殊之處?
楊杰孚:首先要努力學習、積極實踐,成為學術帶頭人。另外,管理者要善于發揮科室不同專業人才的積極性 ,這是管理的藝術,中心專家很多,所擅長的領域也各有不同,以我們中心為例,幾個副主任在心血管亞專業各有所長,我們充分放權,沒有必要把所有事情都攬在自己手里,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一旦放權,就要充分信任別人。
另外,人才的培養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學科建設說到底就是專業人才的培養,這種培養是全方位的,不僅限于臨床,科研教學等同樣重要,而且這種培養應該是有計劃的,對任何人才的培養都應該結合其自身特點,由科室統一安排進行。
新京報:科室床位數能否滿足患者的需要?
孫寧:病房基本處于全年無空置的狀態,護理人員的工作同樣如此。目前有15名護士負責42張床位,人員一直處于滿負荷運轉狀態。我們基本處于全年無休的狀態,過年過節跟我們沒多大關系,該值班還得值班。
北京醫院心血管內科
長期以來承擔國家高級干部的醫療保健任務,是國家衛計委心律失常及冠心病介入培訓基地,也是北京醫院臨床重點科室。心臟起搏與電生理室創建于上世紀80年代末期,是國內最早開展起搏器植入的醫院之一,尤其是在高齡老人器械植入、導管消融和術后隨訪方面形成特色。植入器械數量在北京地區處于前4-5位,而80歲以上高齡老人的比例最高,手術成功率高,并發癥少。從1990年代初期開展導管射頻消融手術,至今已經進行了各類射頻消融手術數千例,包括室上性心動過速、室性心動過速、心房撲動、心房顫動及各型房速等,手術成功率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心血管內科還是國內最早開展植入ICD預防惡性室性心律失常/心臟猝死的單位之一。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