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醫附院成功施行桂西首例主動脈弓置換術
10月20日,右江民族醫學院附屬醫院心胸血管外科專家們歷時9個多小時,為一患升主動脈瘤并夾層形成的心臟病人成功施行了深低溫選擇性停循環下全主動脈弓置換手術,術后病人身體恢復良好,目前正在逐步康復之中。
接受手術的病人韋先生今年53歲,家住河池市鳳山縣鳳城鎮松仁村。今年10月11日上午7時許,他在無明顯誘因下突然出現胸腹部劇痛,伴胸悶、心慌、頭暈、眼花,之后出現意識障礙,呼之不應,不省人事,即由120救護車送入當地醫院急救,約半個小時后轉醒,轉醒后不能回憶當時發病情況。在當地醫院診治一周后,病情未見好轉,隨后轉來右醫附院進一步明確診治,急診行胸部CT平掃,擬“主動脈夾層”收住該院心胸血管外科,做相關檢查后診斷為“升主動脈瘤并夾層形成”。入院后予控心率、血壓、改善循環及對癥支持治療,胸悶、呼吸困難等癥狀好轉。10月18日,該院心胸血管外科主任陳宏明副教授組織科室醫護人員進行術前討論,對手術的可行性進行了研究。大家認為病人病情危急,瘤體隨時可能破裂導致死亡,手術治療是唯一有效的方法。必須做好手術方案及意外防范,備好各種搶救藥物及器械,做好相關科室溝通協調,最后決定承擔風險為病人施行全主動脈弓置換手術,徹底解決病人的問題。10月20日,做好各項術前準備后,由心胸血管外科主任陳宏明副教授主刀,在羅世官副教授和易金遠主治醫師及住院醫師譚榮邦的協助下,在麻醉科主任黃澤漢教授的全身麻醉下,給病人成功施行了深低溫選擇性停循環下全主動脈弓置換手術。切開胸骨,打開心包后發現心包內有數百毫升積血,于是便清除積血,進行右股總動脈和右鎖骨下動脈插管,上腔靜脈和下腔靜脈插管,建立并運行體外循環,降低體溫至18℃,選擇性右鎖骨下動脈供血,維持大腦供血,保護腦細胞,全身停循環。心臟停跳后阻斷右頭臂干、左頸總動脈、左鎖骨下動脈,切開主動脈弓,發現病人升主動脈瘤體直徑約8cm,在主動脈弓前側壁見內膜破口,形成夾層,內見一大小約1.5×5.0×5.5cm血栓,外膜無破口。切除主動脈弓,將人造血管和病人體內的主動脈斷端處依次縫合,將主動脈弓上的3條大動脈左鎖骨下動脈、左頸總動脈、右頭臂干動脈從根部游離切除后,再縫合于人造的主動脈弓血管之上。關鍵步驟操作完畢后復溫,恢復全身灌注,病人的人造主動脈弓開始正常工作,心跳恢復,手術成功,持續9個多小時的手術操作終于順利結束。術后病人身體恢復良好,各種生命體征平穩,現可下床活動,不久就可以康復出院。
據了解,升主動脈瘤并夾層形成是一種嚴重威脅病人生命的疾病,病情進展迅速,病人多因動脈瘤壁破裂大出血而死亡,其發病后一年死亡率為90%以上。因此,患了該病后,最好做CTA或者MRA檢查明確診斷,盡早住院處理。由于該病人主動脈內壁壞死和布滿斑塊,采用動脈支架治療,極易導致動脈斑塊脫落、栓塞重要器官。而采用主動脈弓置換術則成為唯一有效的治療方式。但主動脈弓置換術操作復雜,難度大,該手術通常死亡率極高,在廣西極少開展。右醫附院心胸血管外科首次成功開展此項手術,標志著桂西地區在人體復雜的全主動脈弓置換手術方面又跨上了新的臺階,也標志著右醫附院心胸血管外科治療水平進入了國內先進行列。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