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治療”僅適用于三成肺癌晚期患者
本報訊(記者王愷凝 通訊員楊璠 高婷)基因檢測揪出“壞分子”,再進行有針對性的“靶向治療”殺死癌細胞,這項近年來被不少肺癌患者視為“救命稻草”的高科技療法其實只適用于三成晚期癌癥患者。
昨天,“2014國際肺癌關注月中國啟動儀式”在武漢舉行,專家指出,湖北的肺癌發病率約是全國發病率的兩倍,已連續五年成湖北人的“頭號殺手”,“靶向治療”被過度消費。
與肺癌發病率居高不下同樣讓專家擔憂的是肺癌治療的不規范問題。昨天,81歲的肺癌患者黃爹爹在義診環節中,一見到宋啟斌教授就迫不及待問自己是否符合“靶向治療”。可宋啟斌看完他的病歷和片子后,明確告訴他,他還處于肺癌早期,只適用于手術或者放療。
“分子靶向治療的基礎是基因檢測,核心是找到特異性靶點,而且只適用于晚期肺癌患者。”宋啟斌對黃爹爹解釋道,靶向治療是為攻擊特異性靶分子而設計,必須找到合適“靶點”才能發揮功效。腺癌、鱗癌、女性、不抽煙的患者屬于優勢人群,大約占肺癌晚期患者中的三成。
免責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對其真實合法性負責。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立刻處理。聯系QQ:1640731186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
TAGS標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