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社會心態藍皮書:80后最悲觀、不滿、浮躁
由北京市社會心理工作聯合會、北京社會心理研究所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舉辦的《北京社會心態藍皮書:北京社會心態分析報告(2013~2014)》在京發布。藍皮書調查數據顯示,40年代、50年代出生的居民情緒最為平和。“80后”居民表現出悲觀、不滿、浮躁的最高。
藍皮書調查數據分析得出:北京居民社會情緒總體理性平和,社會情緒直接影響居民社會行為傾向。積極的社會認知與正確的社會價值觀有助于正性社會情緒的培育。
情緒理性平和的居民所占比例較大
藍皮書顯示,2013年大部分時間,情緒處于愉悅、樂觀狀態的人占20.1%;情緒表現為理性平和的人占到56.4%;情緒悲觀、不滿與浮躁的人占23.1%。從數量和比例上看,擁有理性平和情緒體驗的居民分別是正向、負向情緒體驗居民的2倍以上。
居民社會情緒得分介于理性、平和之間
藍皮書指出,本次居民的社會情緒平均分為0.51分,在從悲觀(-3分)到樂觀(3分)的情緒七點量尺上,處于“理性”與“平和”之間,說明居民的社會情緒總體處于平和狀態。從正性、中性與負性社會情緒的居民分布上來看,20世紀60年代是一個分水嶺,20世紀60年代之前(包括60年代、50年代及40年代)出生的正性情緒的居民比例高、負性情緒的居民比例低,而20世紀60年代之后(包括70年代、80年代及90年代)出生的剛好相反,處于負性情緒的居民比例高、正性情緒的居民比例低。
從悲觀到樂觀不同情緒種類的分布上來看,40年代、50年代出生的居民情緒最為平和。“80后”居民表現出悲觀、不滿、浮躁的比例高于其他年代居民,且平和、樂觀的比例最低。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