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就近救治”原則或耽誤急性心梗救命
廣州日報訊 (記者伍君儀 通訊員謝銀龍)11月20日是全國首個“心梗救治日”,在廣東省的相關宣傳教育活動上,心臟病專家表示,我國的院前急救的就近救治原則不適合急性心肌梗死,可能浪費寶貴的救命時間,應優先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送至經過認證的胸痛中心。他們還一致反駁網上流傳的“心臟支架是淘汰技術”的謠言,認為介入治療打通血管是有效的治療,可大大降低死亡風險。
心梗急救: 叫救護車好過自己打車
我國目前的心肌梗死患者為250萬,每年新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萬,總死亡比例在三成以上,是我國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著名的《柳月刀》醫學雜志今年發表的研究顯示,中國在過去10年中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的絕對人數和相對比例均顯著增加,但住院患者的死亡率和長期預后未得到明顯改善,主要原因是公眾的認知水平不足,患者發病后未能及時就醫或呼叫120,到達二級醫院的平均時間為5小時、三級醫院為8小時,而急性心肌梗死的最佳救治時間是發病后的2小時,這導致許多患者還沒有到醫院就已經死亡,即使到達醫院,也已錯過最佳治療時間而導致治療效果不佳。
廣東省胸痛中心協會理事長向定成教授稱,有的患者夜里心梗發作,害怕影響孩子睡覺,就死扛到天亮才說出來,結果耽誤了時機。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的關鍵是“在發病后最短的時間內將患者送到具有救治能力的醫院”,而不是送到最近的醫院,以免二次轉診浪費寶貴的救治時間。
目前,國內開始在具有急診介入治療能力的醫院建設胸痛中心,目前全國已經有約70家。據悉,廣州已成立胸痛中心的有廣州軍區廣州總醫院、華僑醫院、廣東省人民醫院、中山二院、廣醫二院等。那么,是自己第一時間打出租車、開車去,還是打120讓救護車送去?廣東省介入心臟病學會會長陳紀言教授認為后者更好,因為救護車配備了心電圖機,醫生到病人家里就可作出初步診斷,在車上用急救藥物搶救,還能提前作出治療的決策并通知醫院做好準備。
專家辟謠:心臟支架不是“淘汰技術”
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病因是冠狀動脈堵塞,需要盡快打通,進行“再灌注”治療。然而,近期在微信朋友圈中流行的《可怕的心臟支架》等帖子稱,心臟支架是“國外淘汰的老技術”,存在“安全隱患”,卻被當作高科技謀取暴利云云,認為是一種“缺德手術”。受此影響,一些心梗患者被送到醫院后死活不肯做介入治療放置心臟支架,或者心存疑慮,到處找人咨詢“做還是不做”,結果耽誤了搶救時機。
對于上述帖子內容,心臟病專家一致表示反對。向定成稱,目前急性心梗最佳的治療手段是在發病后早期通過微創的介入手術或溶栓治療打通堵塞的血管,其中介入治療顯著優于溶栓治療。陳紀言稱,介入治療打通血管在過去的幾十年被證實是有效的治療,令心梗的死亡率從30年前的20%降低到4%左右(法國的數據)。
吃藥救心: 硝酸甘油對心梗作用有限
突發心梗,在見到醫生之前該吃什么藥物救命嗎?微信朋友圈的帖子說,要趕緊吃兩粒阿司匹林。也有人說吃硝酸甘油,以及各種各樣的“救心丸”。
對此,陳紀言表示治療心梗有效的藥物很少,阿司匹林是有幫助的,但自行用藥容易出錯,最重要的是及時到醫院。廣東省胸痛中心協會副理事長黃錚副教授認為,硝酸甘油可擴張血管,對心絞痛有效,但心梗的患者血管因為粥樣斑塊破裂而瞬間堵死,吃硝酸甘油能擴張一些痙攣的血管,只能起到放松的作用,有的患者吃了硝酸甘油沒見效就繼續吃,有的竟然吃了一整瓶,導致血壓下降,醫生要使用大量升壓藥物才能恢復血壓;中成藥丹參滴丸也只能起到擴張血管的作用,而且作用比較弱。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