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壓力大易患不孕癥
不孕癥并非只是生理層面受到影響所致,同樣也有心理原因造成的不孕不育,因此,對于很多長久都未受孕成功的兩性來說,應該要注意自身的心理狀態,防止由于焦躁不安的情緒造成受孕一度失敗。
臨床研究中,專家發現,夫妻之間的情緒變化和不孕不育癥有密切的關系。因精神因素所造成的女子不孕在臨床中占很大比例。約有15%不孕夫婦臨床中發現不了器質性病因,這無疑與精神心理因素有關。
據統計,我國有超過8%的女性因為不孕癥而遭到家庭和社會的雙重歧視,再加上來自生活和工作各方面的壓力,導致部分原本能夠自行生育的女性失去了做母親的機會。
心理壓力過大的女性不孕患者,多數在生活中有自卑、失落、愧疚、精神緊張、焦躁多慮、社交減少、對生活缺乏興趣等表現,她們忌諱和他人交談生育方面的問題,這種現象在文化水平偏低的不孕癥患者中表現得更為突出。其中,高神經質、高精神質、性格內向的患者所表現的心理壓力尤其明顯,病程也較長。許多女性隨著婚齡的延長、年齡的增大,心理上的壓力就會更加沉重,在失去治愈信心的同時,“造人”的希望也越來越渺茫。
男女狀態最好時,生出的寶寶也是最好的。有生育計劃的夫妻,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夫妻雙方要調整好感情。感情好的男女,男方給出的精子質量較高,而女方即使身體比較虛弱,也能夠懷上寶寶。
2、自我調節。女性要調整好自己的求子心態,不能把對孩子的渴望放得太大,更不要把生育當做一項工作任務,強加給自己多少時間內一定要生出小孩,或者一定要生個男孩或者女孩等“硬指標”,如此只能加重自己的緊張和焦慮,影響受孕。
3、掌握一定的健康孕育知識。特別是曾經受過創傷的女性,容易過早預期不良事件,如害怕孩子生產過程中的創傷、痛苦而排斥受孕。
4、計劃生寶寶并不是“如臨大敵”。過分緊張地關注是否已經受孕,或者“全家總動員”制定營養計劃表等舉措,可能把本不焦慮的當事人搞得相當焦慮。
5、家人的關心。對于結婚一段時間仍然沒有受孕,有思想負擔的女性,家人在日常生活中要多關心她們,幫助她們調整心態、打破惡性心理循環,以積極的心態配合治療,以期達到盡早懷孕。
相信兩性雙方都希望能夠做到優生優育,因此,備孕期間除了注意身體的調養外,還要注意心情的調試,適當的促進兩性之間的情感交流,同樣也能促進受孕的順利,您了解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