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那些業績“暴雷”的手機概念股
報道 1月23日晚間,長盈精密披露了2021年業績預告。預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6.9億元-4.9億元,去年同期盈利6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虧損8.5億元-6.5億元,去年同期盈利4.8億元,同比由盈轉虧。
事實上,此前多家機構對于長盈精密的評價都呈積極態度,預計其全年凈利可達5億元至7億元。然而此番公告一出,不僅令業界嘩然,二級市場更是“哀聲一片”。
其實早在業績預告披露前夕,其股價便已出現下滑跡象。股價于2021年12月22日達到最高22.25元/股后便開始持續下行,2月15日更是跌至11.69元/股的最低位。截至2022年2月17日,報價12.24元/股,較最高點下滑超45%。
深耕消費電子領域并大舉發力新能源汽車的業務布局,以及大客戶的加持下,長盈精密的業績為何出現如此大的落差,突然“暴雷”的背后又暗藏著怎樣的危機?
上市十年:“去金屬化”風潮加速業務轉型
首先簡要回顧一下長盈精密近十年來的業績情況。根據此前公告,2010年至2020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4.76億元、7.83億元、12.22億元、17.26億元、23.2億元、38.89億元、61.19億元、84.32億元、86.26億元、86.55億元、97.98億元;歸母凈利潤0.91億元、1.59億元、1.88億元、2.22億元、2.9億元、4.5億元、6.84億元、5.71億元、0.38億元、0.84億元、6億元。
可以說,上市以來長盈精密的業績就始終呈盈利狀態,十年間營收增長了20倍,歸母凈利潤增長了5.6倍。同時,在消費電子領域,長盈精密先后開拓了蘋果、華為、小米、三星、OPPO、vivo等多家頭部手機品牌廠商;在新能源汽車業務領域,客戶包括特斯拉、上海汽車、吉利汽車、寧德時代等。
從其所處的賽道來看,無論是老本行消費電子業務還是近幾年進軍的新能源汽車領域,都是極具市場前景的行業,也有著國家政策的支持,加之在大客戶的加持下,其業績走勢本不該出現如此大的轉折。
然而,通過縱向對比發現,在連續7年高速增長后,2017年以來長盈精密業績的增幅就已頹勢盡顯。根據財報,2018年至2019年,其營收同比增幅僅有2.3%和0.34%,2020年也只有13.2%,幾乎連續三年都在原地踏步。
在此期間,智能手機已由增量競爭轉變為存量競爭階段,2018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滑4.1%。面對市場變化,長盈精密2018年起大規模開發國際客戶項目。因國際客戶產品研發周期較長,部分客戶出貨計劃也有所延遲,加之巨大的前期投入,都對其業績造成影響。
同時,其凈利潤在2017年出現同比負增長,這一情況更是在2018年愈演愈烈,同比降幅高達93%。查閱財報發現,2017年國內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出現11.69%的下滑,而其國內客戶占業務比重較高,受國內客戶出貨量波動的影響所致。
2018年凈利潤的同比下滑,則與其多家子公司的虧損有關。其中昆山長盈、廣東長盈、廣東方振凈利潤分別虧損6275.82萬元、3059.14萬元、8350.93萬元。
從市場上來看,除了上述提到的原因之外,手機后蓋市場的更迭也是影響其業績表現的重要原因。此前,在“金屬化”浪潮下,長盈精密主要為大客戶供應金屬外觀件產品,2016年及2017年手機及移動通信終端金屬結構(外觀)件產品的營收占比已經高達近70%。
后來,隨著玻璃后蓋工藝的成熟,在金屬機殼對手機信號及續航造成屏蔽及干擾的情況下,手機后蓋“去金屬化”漸成趨勢,這對于以金屬后蓋產品為主的供應商而言無疑是“致命一擊”。
基于目前在精密結構件領域的技術,長盈精密開啟了轉型之路,新增新能源汽車精密零組件和機器人業務,不過,新業務的拓展果真帶動其業績大幅增長了嗎?從其最近披露的財報預告數據來看,事實卻并非如此。
2021年巨虧之下:新能源業務能否扭轉局面?
對于預計2021年業績的大幅下滑,長盈精密表示,這主要與研發投入、客戶、芯片短缺、原材料漲價等因素有關。
長盈精密將業績下滑的原因總結為五點:主要客戶戰略產品研發投入進一步增大,費用增加,新能源零組件布局及研發投入增加;主要客戶重點產品處于量產爬坡期,良率低;部分生產制造基地受疫情、客戶芯片短缺等影響,產能利用率下降、生產成本上升;公司主要原材料銅、鋁等大幅漲價,短期內難以消化;匯率變動、人工成本上升等對毛利率均有一定影響;期末部分存貨因上述原因存在減值情況,計提了減值準備。
此次數據之所以令外界錯愕,主要因為此前其業績表現一直保持著正向增長。2021年上半年,長盈精密實現營業收入45.22億元,同比增長12.8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36億元,同比增長3.01%。2021年第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8.44億元,同比上升3.83%;歸母凈利潤虧損7934.88萬元,同比下降143.22%。
由此可見,其業績的虧損主要出現在2021年三季度之后,而在同年上半年其業績增速就已大幅放緩。也就意味著,僅2021年第四季度其虧損金額預計就高達6.47億元至8.47億元。
據長盈精密董事長陳奇星表示,“上半年的業績主要是受到三個方面的影響,第一就是缺芯片,第二是原材料漲價,第三就是用人成本的增加。”
對于三季度凈利潤的虧損,長盈精密2021年12月底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第三季度利潤主要受研發費用和管理費用影響,研發費用增加主要系國際客戶新項目研發人工、材料費用等增加所致;管理費用主要系新能源業務管理團隊增加,員工結構調整等所致。”
除此之外,在從精密制造向智能制造轉型的進程中,對于新能源業務的大幅擴產也成為“拖累”其業績的“元兇”之一。
2020年11月,長盈精密完成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事項,募集資金凈額18.80億元,其中就有用于投資上海臨港新能源汽車零組件(一期)項目。2021年上半年,為滿足公司新能源業務發展和市場拓展的需要,長盈精密進行了大規模擴產。在動力電池結構件領域,其在四川宜賓、江蘇常州、福建寧德投建三個動力電池結構件生產基地,投資規模達25億元。
即使對新能源業務做了多方部署,但在大手筆投資以及擴產的背景下,該業務反倒大幅增加了其研發投入。由于相關產品正處在爬坡期,也未能對其業績的增長起到有力帶動作用。2021年上半年,新能源業務收入同比增長超過200%,但收入僅有4.37億元,營收占比不足10%,對總營收的貢獻極為有限。
對于長盈精密而言,目前其主要的收入來源仍為消費電子業務,營收占比超過80%。但下游市場需求的持續萎靡,也造成該業務的增長性不足。Strategy Analytics數據顯示,2021年Q3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3.273億部,同比下降10.8%;Counterpoint報告指出,2021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 6%至3.71億部。這對于核心客戶不乏多家頭部手機品牌廠商的長盈精密而言,無疑也較大程度上影響了其業績表現。
總體來說,在“缺芯”的背景下,長盈精密還面臨著主營業務較為單一以及對大客戶過度依賴的情況,當市場環境和客戶發生較大變化,都會對其業績造成大幅沖擊。盡管有相當數量的消費電子龍頭企業轉型布局新能源領域,但新業務能否成功轉型,巨額投入的回報何時能收回都將是未知數。
(GY)
,大團圓孫艷梅閱讀答案,少爺不要,win7注冊表 http://www.cityruyi.com/lm-2/lm-3/29455.html- 標簽:,jjzzbo,異世風尸游,智凡迪官網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
-
細數那些業績“暴雷”的手機概念股
報道 1月23日晚間,長盈精密披露了2021年業績預告。預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6.9億元-4.9億元,去年同期盈利6億…
-
信維通信:已為上汽大眾等國內外汽車客戶提供車載無線充電發射端產品
消息 2月19日,信維通信在回復投資者問答時,介紹了公司目前在LCP產品的業務進展,以及公司新能源汽車相關產品的供貨情況。 …
- 宏達電子:宏達恒芯以60萬元收購芯瓷電子6%股權
- 【專利解密】為你點亮一盞明燈 木林森全光譜照明燈方案
- 【IPO價值觀】經營前景迷霧重重,仍有五家機構搭上驕成股份IPO末班車
- 天龍股份:東莞天龍IGBT功能模塊生產線預計今年下半年量產
- 金融時報:半導體行業長期繁榮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