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傳之秘,中醫是如何以脈來斷定人之生死的?
中醫里很多看似神秘莫測的說法,卻蘊藏著諸多令人捉摸不透的真知灼見,比如中醫里的生死決診,讓很多人感覺難以置信。
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記載說:“得神者昌,失神者亡!”憑借脈象診斷與面色觀察,可以預測一個人的生死。今天,小編就帶您一起來了解一下中醫是如何以脈來斷定人之生死的!
一、原理
1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1]。(《素問·移精變氣論》)
注釋:[1]得神者昌,失神者亡:面色光澤,脈息和平,是謂“得神”;形羸色敗,脈逆四時,是謂“失神”。得失之間,生死系焉。
譯文:如果病人面色光華,脈息和平,這叫得神,預后良好。否則,面色無華,脈逆四時,這叫失神,預后不良。
按語:神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總稱,神的盛衰與人體臟腑精氣盛衰密切相關,因此臨床中可根據神的有無,關系疾病的發展及預后。得神者,神志清晰,表情自然,反應靈敏,肌肉不削,面色榮潤含蓄,兩目明亮有神,患病后預后較好;失神者,精神萎靡,意識模糊,反應遲鈍,形體羸瘦,面色晦暗暴露,兩目晦暗無神,患病后預后較差。
同時,還注意假神的存在,即久病重病之人,精氣本已極度衰竭,但突然出現看似是暫時好轉的虛假表現,是臨終前的征兆。假神者,神志似清,但煩躁不安,欲活動,但不能自轉,面似有華,但泛紅如妝,目似有光,但虛浮暴露。
2
人以水谷為本,故人絕水谷則死,脈無胃氣亦死,所謂無胃氣者,但得真臟脈[1]不得胃氣也。(《素問·平人氣象論》)
注釋:[1]真臟脈:是脈無胃氣而真臟之氣獨見的脈象,如但弦無胃等之類。
譯文:人的生命以水谷為本,所以斷絕了水谷,就要死亡。脈沒有胃氣,也是要死亡的。什么是無胃氣,就是僅見真臟脈。
3
所謂脈不得胃氣者,肝不弦,腎不石[1]也。(《素問·平人氣象論》)
注釋:[1]肝不弦,腎不石:張介賓曰:“但弦、但石雖為真臟,若肝無氣則不弦,腎無氣則不石。亦由五臟不得胃氣而然,與真臟無胃氣者等。”
譯文:而沒有沖和胃氣的脈,這樣,肝就不能叫弦脈,腎就不能叫石脈了。
按語:1.胃氣為脈之本,“胃氣”與人的生命息息相關,不僅指其本身的受納腐熟功能,而且還包括了脾胃功能在整個機體生命活動中的作用,以及其運化的水谷之氣充養全身的生理表現。《黃帝內經》中對于有胃氣之脈象有所描述:《素問·玉機真臟論》云:“脈弱以滑,是有胃氣。”《靈樞·終始》云:“邪氣來也緊而疾,谷氣來也徐而和。”因而,凡脈來柔和有力,來去節律規整分明,蘊含生生之機,便是有胃氣之脈。
2.真臟脈的形成機理,真臟脈即無胃氣之脈。也是《素問·平人氣象論》中論四季五臟的死脈。五臟之真氣依靠胃氣的充養,也需要胃氣的運載才能至手太陰肺,進而布散周身,如“春胃微弦曰平”,其中“胃”是指攜帶肝臟之真氣的胃氣,因值春季,故脈呈“微弦”。若肝臟病重,肝臟之真氣則不能與之俱來,此即《素問·平人氣象論》“所謂不得胃氣者,肝不弦” 高世栻曰:“至春而肝不微弦,至冬而腎不微石也。”
4
陰陽有時,與脈為期,期而相失,知脈所分。分之有期,故知死時。微妙在脈,不可不察,察之有紀,從陰陽始,始之有經,從五行生,生之有度,四時為宜。補瀉勿失,與天地如一,得一之情[1],以知死生。(《素問·脈要精微論》)
注釋:[1]得一之情:即掌握人與天地如一之理。
譯文:陰陽的升降,是有一定時間性的, 它與脈象的變化相一致。假如脈象和四季不相適應,就可從脈象里知道病是屬于何臟,再根據臟氣的盛衰,就可以推究出病人的死期。這里的微妙都在脈象上,不可不細心地體察,而體察是有一定要領的,必須從陰陽開始。
陰陽亦有端緒,它是借著五行產生的,而它的產生又是按一定的法則,即以四季的變化為其規律。看病時就要遵循著這個規律而不能偏離,將脈象與天地陰陽的變化聯系起來考慮。如果真正掌握了這種聯系起來看問題的訣竅,就可以預知死生了。
5
脈從四時,謂之可治……脈逆四時[1],為不可治。(《素問·玉機真臟論》)
注釋:[1]脈從四時:王冰曰:“脈春弦、夏鉤、秋浮、冬營,謂順四時。從,順也。”
譯文:脈象和四季相適應,是可治之證……如果脈象和四季不相適應,那就是不可治之證了。
6
脈有逆從四時,未有藏形[1],春夏而脈瘦[2],秋冬而脈浮大,命曰逆四時也。風熱而脈靜,泄而脫血脈實,病在中脈虛,病在外脈澀堅者,皆難治[3],命曰反四時也[4]。(《素問·平人氣象論》)
注釋:[1]未有臟形:指未有本臟脈所應時出現的正常脈形。馬蒔曰:“逆四時者,未有正臟之脈相形,而它臟之脈反見。”
[2]脈瘦:王冰曰:“脈瘦,謂沉細也。”《素問·玉機真臟論》“瘦”作“沉澀”。
[3]風熱而脈靜……皆難治:吳崑曰:“風熱之病,脈宜躁而反靜。泄而脫血,脈宜虛而反實。病在中,脈宜實而反虛。病在外,脈宜浮滑而反澀堅,皆為難治。”
[4]命曰反四時也:《新校正》云:“詳‘命曰反四時也’此六字,應古錯簡,當去。”可參。
譯文:脈有逆四季的,就是當其時不出現正臟脈形,卻反見它臟的脈,如春夏的脈反見瘦小,秋冬的脈反見浮大,這就叫作逆四時。風熱的脈應該躁,反見沉靜;泄瀉脫血的病,脈應該虛,反見實脈;病在內的,脈應實而反見虛;病在外的,脈應浮滑,反見澀堅,這樣,病全難治, 是因為違反了正常。
按語:診脈時,尤其要注意診察其脈的逆從陰陽。首先是脈象與四季陰陽的逆從。隨天地陰陽的消長,正常脈象會有四季不同的變化,反之,則病情嚴重,預后不良。其次是脈象與證候陰陽的逆從。脈象與證候的病性(表里、寒熱、虛實等)一致為從,則預后較好;脈象與證候的病性相反為逆,預后不佳,如“風熱而脈靜,泄而脫血脈實”。
二、生死
7
人一呼脈四動以上曰死,脈絕不至曰死,乍疏乍數曰死[1]。(《素問·平人氣象論》)
注釋:[1]人一呼脈四動以上曰死,脈絕不至曰死,乍疏乍數曰死:高世栻曰:“人一呼脈四動以上,則太過之極。脈絕不至,則不及之極。乍疏乍數,則錯亂之極。故皆曰死。”
譯文:若人一呼,脈的搏動在四次以上的必死。脈搏中斷不復至的必死。脈搏忽慢忽快的也是死脈。
8
綿綿其去如弦絕,死。(《素問·脈要精微論》)
譯文:若脈來似有似無,其去如弓弦斷絕,那是必死的。
按語:數脈之極者,一呼四動以上,是陰精衰竭,陽極欲脫。脈搏節律變化亦主病,如脈律極不規整而“乍疏乍數”者,或脈律似有似無而“去如弦絕”者,是陰陽俱衰竭而敗亂無主,亦主死。
,工信部約談特斯拉,冷少的小暖寶,進口偉哥多少錢 http://www.cityruyi.com/lm-2/lm-4/3527.html- 標簽:,唐小喬,醒世恒言,神父特蕾莎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
-
不傳之秘,中醫是如何以脈來斷定人之生死的?
中醫里很多看似神秘莫測的說法,卻蘊藏著諸多令人捉摸不透的真知灼見,比如中醫里的生死決診,讓很多人感覺難以置信。 早在《黃帝內經…
-
死在嘴上,病在腿上,看一遍多活10年!值得收藏!
“皇帝的早餐,大臣的中餐,叫花子的晚餐”,每天堅持走路鍛煉,才能健康舒心。 在健康問題上,你自己比老天爺管用 早上吃好,中午吃飽,晚上…
- 你的“內臟”是否有炎癥 ? 摸摸這幾個地方就知道!
- 從6個方劑中體會“陰中求陽,陽中求陰”的奧秘!
- 這些藥名一字之差,功效卻大不同!
- 沒有中醫,中國人都是誰養大的?
- 阿膠棗、龜苓膏、涼茶……中藥零食要怎么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