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技京劇《粉墨》本周進京 奇技不絕(圖)
京韻悠長,水袖翻飛,滿目華彩盛裝,舞臺熠熠生輝。大型京劇意象雜技劇《粉墨》將于五月上旬在京拉開序幕,該劇將京劇藝術與雜技技巧巧妙結合、融九臺傳統京劇折子戲為一體,再糅合現代造型藝術和當代舞蹈藝術,輔以時尚化包裝手段,必將帶來令人耳目一新的視聽感受。
《粉墨》由濟南市雜技團經過三年多的醞釀準備于2008年4月正式推出,至今已經在國內外演出百余場,觀眾逾百萬人。它不僅參加了奧運會晉京展演、五國峰會、第二屆文博會等重大演出,還承擔了許多接待任務,也給眾多國內外旅客帶去了別有新意的藝術享受,
據悉,作為相約聯歡活動重點項目,改裝后的《粉墨》將于5月9日-10日登陸保利劇院。
《粉墨》把傳統的京劇元素和戲曲色彩融入到符合當代人審美習慣的道具服裝和舞臺設計中,通過借鑒戲曲技巧來充實舞臺韻味,更加強調雜技藝術本身的技巧創新和形神之美。
全部音樂根據京劇唱段重新編創新曲,既醇厚綿綿又蕩氣回腸。該劇共分為泥塑(誕生)、貴妃醉酒、霸王別姬、大鬧天宮、三岔口、洛神、白蛇傳、鐘馗嫁妹、楊門女等九個單元,把雜技和京劇藝術元素(包括音樂、服飾、表演技巧等)巧妙結合,以京劇折子戲的形式貫穿融匯,在表現京劇文武經典的同時,突出金雜技的創新演繹和獨特魅力。這臺劇制作精美,轉換巧妙,“大鬧天宮”、“三岔口”等單元幽默好玩,“貴妃醉酒”、“洛神”等單元美不勝收,觀賞性極強。
“它既是京劇,又是雜技,是雜技形象與京劇折子嫁接的,使觀眾在欣賞京劇文武經典技巧的同時,也欣賞到金雜技的創新演繹,從而體驗到耳目皆新的視覺沖擊。這種創意和演出形式在國內都是首次嘗試。”濟南市雜技團團長鄧寶金曾經這樣介紹。
雜技的驚險精巧與京劇的醇厚綿長相得益彰,大大增強了這場表演的藝術魅力。特別是在水袖飄飛、京韻飄揚的戲曲舞臺完成轉碟、千秋頂技、登傘、晃圈、鉆圈等高難度的雜技,更加扣弦。
《貴妃醉酒》環節融合了雜技《轉碟》和《秋千頂技》,意境清幽,動靜相宜。《鬧天宮》環節融合了雜技《鉆圈》,美猴王揮舞金箍棒,小哪吒晃動圈,眾猴魚貫而出,以各種優美的姿態穿越不斷升高的臺圈,活潑可愛,熱鬧非凡。《三岔口》環節融合了雜技《集體武術》,演員身著黑白相間的服飾,在夜幕下交叉疊加,幻化成各種藝術造型,如夢似幻,別具風采。《洛神》環節融合了雜技《綢吊》,演員在飛旋的彩綢上翩翩起舞,空靈幽雅,演繹出一段感人至深的人神之戀。《白蛇》環節融合了雜技《蹬傘》和《晃圈》,時而是風和日麗的游湖借傘,時而是風起云涌的水漫金山,繽紛多彩,美輪美奐。《鐘馗嫁妹》環節融合了雜技《草帽》,嬉戲,草帽飛旋,形式生動詼諧,場面歡快熱烈。《掛帥》環節則將京劇“踢槍”和雜技《車技》巧妙結合,以楊門女將為題材,英姿颯爽,造型各異,花樣百出,精彩紛呈。《戰鼓》環節以雜技《高椅》為內容,演員在不斷疊加的高椅上完成各種優美造型,緊張刺激,驚險不斷,寓意泉城兒女在鼓聲中不斷拼搏進取,開拓創新。
伴隨著悠揚的京腔京韻,代表京劇四大行當的生旦凈丑粉墨登場,并款款走下舞臺,給人以古今對接、時空轉換的藝術美感。各種紋飾和色塊、金屬和水墨的對比更是豐富了舞臺視覺。
雜技《泥塑》柔若無骨,造型優美,讓人聯想到在濟南出土的公元前206年西漢時期的雜技陶俑。《貴妃醉酒》環節意境清幽,動靜相宜,再現了盛唐時期楊貴妃在月影流輝的百花叢中飛壺流觴的動人畫面。《霸王別姬》環節將京劇的水袖和雜技的軟功巧妙結合,在凄婉的四面楚歌聲中,虞姬及眾舞女長袖輕舒,花毯飛旋,姿態萬千,風情萬種,令人目不暇接、蕩氣回腸。
《粉墨》大膽的把京劇和雜技兩種中國古老的傳統藝術形式巧妙拼接、有機融合,以雜技為本,以京劇為魂,以傳統為根,以時尚創新,擷取京劇經典劇目中的精華意象,創造出了一個嶄新的、融時尚化、現代感和另類于一體的全新的舞臺藝術。整劇突出了新、奇、美三大特色,帶給您的將是一場傳統經典、時尚唯美而又富含藝術底蘊的視聽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