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駐法大使翟雋暢談中法關系的引領性和新特點
中新網巴黎1月17日電 (記者 李洋)中國駐法國大使翟雋當地時間16日接受、、、中國國際、中國新聞社、歐洲時報等中文聯合采訪,就中法建交55周年等回答了記者提問。
上,中法相互尊重,求同存異,理解和照顧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為中關系發展指明了方向。這也是中法關系戰略性和具有示范意義的重要體現。馬克龍總統訪華期間,兩國元首共同發表《中法聯合聲明》,明確重申相互尊重主權、領土完整、重大利益和自主選擇的發展道等基本原則,延續了中法關系這一良好傳統。在國際層面,中法都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都主張捍衛多邊主義,促進貿易,文明多樣性,在應對氣候變化、打擊、促進非洲發展等方面有著相同或相似立場,保持密切協調與配合,為世界和平、穩定與繁榮發揮著重要作用。
在經貿方面,中法務實合作以其戰略性獨樹一幟,成功的例子數不勝數。中國第一座核電站——大亞灣核電站就是與法國合作建設的。最近我還專門就此在《》上發表隨筆,介紹中法核能合作40年取得的輝煌成就。在不久前召開的慶祝開放四十周年大會上,曾參與中法P4實驗室建設的法國梅里埃基金會阿蘭·梅里埃成為獲得中國友誼章的10名外籍人士之一,第一個上臺領。
文化上,中法兩個文化大國長期相互吸引、相互欣賞,文化交流成為兩國關系的一個突出強項。2003至2005年的中法文化年是中國首次與外國互辦文化年,法國也是第一個同中國互設文化中心的國家。中法兩國人民之間有一種天然的親近感,這為雙方交流合作提供了深厚的社會土壤。我記得2014年兩國建交50周年時,雙方共組織了800多場慶祝活動,其中大多數活動都是民間自發舉辦的,令我十分。
翟雋從2014年起擔任中國駐法大使,2014年中法雙方決定“開創緊密持久的中法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新時代”。在談到中法關系的新特點時,翟雋說,過去的5年,國際形勢風云變幻,國際關系和世界格局加速演變。與此同時,中法兩國都邁入發展新階段,面臨共同的任務和新的內外挑戰。在此背景下,中法關系呈現以下新特點:
戰略協調更加密切。這一點在應對氣候變化領域最為突出。繼2015年攜手推動達成《巴黎協定》后,中法于去年10月正式啟動中法年,致力于加強氣候與領域全方位合作。在G20布宜諾斯艾利斯峰會期間,雙方以“中法+聯合國”模式成功舉辦了氣候變化問題三方會議,有效提振了國際社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的信心和決心,為卡托維茨氣候大會的成功發揮了重要推動作用。
務實合作進一步深化。一是核電、航空、航天等傳統領域合作取得長足進展。不久前,中法合作建設的臺山核電站1號機組投入運行,成為第三代EPR核電技術全球“首堆”。雙方正合作建設英國欣克利角核電站,積極開拓核電第三方市場。中法海洋衛星成功發射。空客集團在天津設立了A330完成和交付中心。二是隨著中國發展進入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新階段,中法在農食、醫療衛生、城市規劃、可持續發展、綠色金融、銀發經濟等領域合作潛力不斷。三是“一帶一”合作呈現良好發展勢頭。兩國已就依托中法第三方市場合作機制開展“一帶一”具體項目合作達成共識,目前相關工作正有序推進。
友好基礎更加牢固。我們經常說“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我到法國之后對這一點體會尤其深刻。兩國地方交流空前活躍,友好省區市超過100對。2018年,中國來法旅游者人數創下230萬人次的歷史新高。目前中國留生數量接近4萬人,2020年有望達到5萬,屆時將成為法國第一大外國留學生群體。法國在華留學生也達到1萬多人,10萬多法國學生在學習中文。中法友好后繼有人,令人欣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