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題材劇如何不懸浮 表現最真實人性
“學霸、富二代這并不是標簽化,還是要看塑造的功底,就是說這是典型化的問題,你塑造的不夠豐富就會是標簽,塑造豐富就是典型人物,有血有肉的典型人物。”劉江表示,拍這部劇的志趣不在于表現留學生的生活面貌,而是為了表現有代表性的年輕人的價值觀。“除了奮斗,還有一些別的戲劇沖突的故事,比如子輩跟父輩的價值觀的沖突,權商只能發生在官二代和富二代的家庭里面,所以勢必有這樣的設置。”
由于該劇女二號前20集戲份吃重,女一尚未進入矛盾沖突的中心,因而引發了節奏緩慢的質疑,劉江對此并不認同,“現在有很多粉絲,只要沒有他們偶像的戲就是廢戲,就是節奏慢,我覺得這不是一個客觀的聲音。說嚴重點,這其實是一種網絡,粉絲沒有要求創作者全按照他們的要求來做事情,我們是按照創作規律來寫戲的。”而在首集中男女一號直到最后一刻才露臉,劉江表示這已經是后的結果,“我們本來是想把第一集徹底作為一個引子,但是后來確實平臺方覺得男女一號必須得出現,所以我們相互做了。”
從《媳婦的美好時代》、《咱們結婚吧》到《歸去來》,劉江對現實題材情有獨鐘,在他看來,現實題材要做到“不懸浮”,就要“表現最真實的人性、最真實的人”。他拿《媳婦的美好時代》中柏寒飾演的曹心梅舉例,“好多人說‘這像我媽’,所以,演出越深刻,共性范圍越大。有些戲只是一張現實的皮,都是編劇的金手指在指導角色說話,缺乏邏輯,是現實生活中不會發生的,所以叫懸浮劇。”
在劉江看來,《歸去來》更像是前面兩部作品的進階,“我們真的是走進了新時代了,《歸去來》里面的一些年輕人,我理解他們就是貴族,他們承擔了自己人性之痛。書澈跟他父親那么激烈的沖突、,但是當他回家看到他父親被帶走以后沒來得及合上的書、還沒來得及蓋上的茶杯和眼鏡的時候,他,這就是人性,既有情,又要。包括蕭清那么地愛書澈,可以不惜一切來他,當她掌握了有兩個致命的能夠毀掉書澈父親的以后,她甚至為了書澈想毀掉那個,但是關鍵時候,戰勝了她的情感,她選擇了大愛、,她住了。所以我們塑造的,就是講原則不代表無情,是一些可愛的、有感情的講原則的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