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考試知識:毛中特當中的“線”性知識梳理
思想概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理論,在類考試當中可以說屢受關注,其知識點多以記憶為主,瑣碎且易被混淆,也是諸多考生的一題;特別是像毛中特當中的法寶、作風、線、方針、著作等等,更是讓眾多學子不得不反復記憶,相見甚煩。為更好的幫助大家學習,現將毛中特當中的“線”性知識點總結如下。 一、活的靈魂之群眾線
(一)內容:主要包含四句話,即“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二)核心:群眾線的核心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這也是中國群眾線的根本出發點和立足點。)
(一)內容:在新主義時期總共經歷了以下四條戰線,即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統一戰線、工農統一戰線、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人民統一戰線;(新時期是愛國統一戰線)
(一)提出:時間為1948年,提出者為,代表作是《在晉綏干部會議上的講話》;
(二)內容:“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主義的”;
注意:1、首要問題:分清敵友;2、主力軍:農民,領導階級:工人階級;3、中國中心問題:領導權;4、動力: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具有兩面性)。
(一)內容:簡單而言,即“一化三改”,社會主義工業化和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一化”是主體(發展生產力),是中心環節,“三改”是兩翼(生產關系),二者不可分割。
(二)內容:“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
(二)內容:“領導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四項基本原則,,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斗。”(線正式提出是十三大,其中“和諧”二字是十七大加入,“美麗”和“現代化強國”是十九大之后變動的。)
(一)生態文明建設的紅線:生態紅線、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
(二)生態的控制線:生態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邊界開發。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