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有群特殊的學生會演唱演奏粵曲
5月17日上午,佛山市第29次全國助殘日主題活動在禪城區鉑頓城舉行。此次助殘日的主題為“自強脫貧助殘共享”。
視障學生演唱粵曲(劇)
助殘日主題活動的現場,一群身著白襯衫、扎著領結的學生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他們是一群有視力障礙的學生,但是卻能字正腔圓地唱粵曲、彈奏樂器。器樂合奏《天上人間》《仙女牧羊》,小組唱《謝師恩》,樂器演奏《平湖秋月》……節目一個接一個。
這群學生來自佛山市大湖文化有限公司與佛山市啟聰學校成立佛山市粵風堂殘疾人藝術團。教授他們的老師之一是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廣東省粵曲非遺傳承人、佛山市曲藝家協會副主席沈小梨。
“剛開始教授他們唱粵曲,我心里也沒底。”沈小梨說,“但是,教下來我發現,這些孩子雖然眼睛看不見,但是很聰明,對粵曲的節拍把握很準。”
教授學生們唱粵曲、彈奏樂器的一共有6名老師。“教授這些孩子要很耐心。他們眼睛看不到,而粵語又沒辦法用盲文記錄下來,因此,我只能唱一句就讓他們背一句。” 沈小梨說,目前唱的曲目長的有10分鐘,短的有5分鐘,對孩子們來說,只靠聽然后背詞要花很多時間。
“教樂器也跟我們教普通學生不一樣。”沈小梨說,“孩子們學的樂器主要是二胡、蕭、笛子等。我們老師會拉著他們手,讓他們用手摸到樂器,感受每個不同部位的發音。”
從2016年起至今,粵曲老師們的努力漸漸有了回報。“去年開始,粵風堂殘疾人藝術團的孩子們就進行演出,還參加過廣佛的不少‘私伙局’,有的學生已經小有名氣。”沈小梨說:“看著孩子們登臺表演后,越來越自信,唱得越來越好,我們也有成就感。”
沈小梨說,希望今年能讓孩子們在祖廟萬福臺舉辦一場粵劇“show”。
佛山殘聯相關負責人表示,教授視力障礙的學生演唱演奏粵曲(劇),使學生們擁有新的技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就業能力。
近20家企業為殘疾人提供就業崗位
活動現場還播放了殘疾人微電影,佛山市殘疾人自強自立自信,涌現出了許多感人故事。有的自學才能、勇于創業,闖出一片天地;有的喜愛音樂事業,孜孜不倦,幾十年如一日用音樂鼓舞他人;有的關愛殘疾人,投身于殘疾人康復事業……他們的故事很好地闡述了佛山市殘疾人勇于追求美好生活及社會各界人士積極助殘扶殘的樂善精神。
活動上,進行了《美麗人生》助殘扶殘公益節目的開播儀式,佛山殘聯和佛山電臺推出12期《美麗人生》節目,講述佛山市殘疾人、殘疾人家屬及助殘人士的故事。此節目將于5月19日在FM946電臺首播,逢周日播出,每周一期。
現場,佛山市慈善會“殘疾人成長成才基金”也受到現場嘉賓及觀眾的熱烈支持,紛紛掃碼捐贈愛心。據了解,殘疾人成長成才基金旨在發動熱心殘疾人事業的社會組織及社會各界人士發揚人道主義的大愛精神,扶殘助殘,幫助佛山市在文藝才能、技術技能、發明創造等方面具有發展潛力的殘疾人,促進他們成長成才。基金自2016年成立以來,目前已資助9人次,資助對象有多人在全國、省及市的專業比賽中取得佳績。
此外,在現場進行的還有殘疾人就業招聘會,近20家企業為殘疾人提供就業崗位。
【南方網全媒體記者】夏小荔
【攝影】夏小荔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