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莫讓“丟嬰鬧劇”踐踏法律和愛心
一種說法
莫讓“丟嬰鬧劇”踐踏法律和愛心
斯涵涵
“河南周口嬰兒丟失事件”有新進展。據報道,該事件系男嬰母親因家庭矛盾和其親友策劃“自導自演”。目前,參與策劃的多人已被拘留,“(男嬰)母親尚在哺乳期,等哺乳期過后也將受到處理”。
男嬰在光天化日之下被盜走,令人震驚,媒體連續報道,明星轉發消息,家屬泣訴、懸賞,公安部門更是夜以繼日抓緊破案,連日來,“河南周口嬰兒丟失事件” 牽動全國人民的心。
然而,在人們剛剛欣慰于孩子平安回來、嫌疑人投案時,事件的發展再一次出乎人們的預料:該事件系男嬰母親因家庭矛盾和其親友策劃“自導自演”的鬧劇。而這些在當地警方的通告中已經現出端倪:先前“盜嬰案”的表述,換成了“嬰兒丟失”,“解救”換成了“找回”。目前相關嫌疑人已被拘留,詳細案情有待警方進一步披露,但這起真實版“狼來了”的故事再一次引發人們的憤怒。
“反轉鬧劇”嚴重觸犯法律,消費公眾愛心。孩子是家庭的寶貝,也是國家的財富,是法律與道德重點呵護的對象。“失嬰”之后,無數人為此揪心,不斷有愛心人士提供線索,參與尋找,相關部門更是窮盡一切手段大力查尋……離奇、荒唐的反轉背后是對社會誠信的重創,也是對公序良俗和人倫道德的雙重挑釁。
此事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不久前的“樂清失聯男孩”案,都是母親報假警,都是家庭矛盾引發的“自導自演”的鬧劇。“樂清失聯男孩”母親陳某耗費大量公共資源,擾亂了公共秩序,一審被判處有期徒刑1年3個月。相信“失嬰反轉鬧劇”也會得到相應的法律懲處,以儆效尤。
用“失嬰”來欺騙家人與公眾,用謊言來消費善良,“失嬰反轉鬧劇”踐踏法律與愛心。雖然這是極端個案,然而,在多元思潮泛濫、畸形暴力犯罪傾向存在的環境下,此事件是對母愛和信任的惡性透支,更引起社會極度惶恐與不安,若將來人們再看到孩子丟失的信息時,第一反應是辨認真假,豈不貽誤良機?猶疑之間,讓真正需要幫助的失去孩子的父母情何以堪?而社會的溫情和文明何在?
因此,一定要用法律的利器維護道德、人性與公序良俗,莫讓類似“失嬰反轉鬧劇”一次次逾越法律與公德的紅線。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