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婆培訓班”能否搬開年輕人幸福婚姻的“絆腳石”
“男方80多歲的爺爺坐到了女孩子家門口,這才討回一部分彩禮錢。”5月27日,鷹潭市余江區平定鄉沙溪村村主任張志輝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他剛剛參加了一起彩禮糾紛的調解工作,最后女方退還了23萬元。此前男方給了女方38萬元現金作為彩禮。
張志輝曾擔任沙溪村張家組村民事務理事長,主要任務是幫助政府和村民推進宅基地改革的相關工作。不過近兩年,他的時間和精力大部分花在了彩禮糾紛的調解中。
“有些女孩子奔著高彩禮來的,沒想著跟男孩子好好過日子!比ツ辏诚逵12對年輕人“過了彩禮”(當地風俗,“過彩禮”后雙方可同居生活),其中7家出現了彩禮糾紛,今年到目前又有3家因為彩禮鬧起矛盾。
“菜燒咸了、飯不怎么熟、放辣了……雞毛蒜皮的事,吵架鬧翻后就回了娘家,不再回來了。”在張志輝看來,越來越高的彩禮,讓一些有適婚女兒的家庭甚至動起了靠彩禮發家致富的“歪心思”。
張志輝說,對于以打工經濟為主的當地村民,十幾二十萬元是一筆相當可觀的收入。“彩禮錢常常只退一部分,即便全退了,那些‘打發錢’、見面禮的錢還有不少是不退的”。
4月3日,由鷹潭市余江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區鄉村振興辦、區教培中心、區司法局、區婦聯等5個單位聯合辦起首屆“媒婆”培訓班。來自該區政府網站上的公開信息提及,要遏制高價彩禮的發生,消除那些想通過嫁女“一夜暴富”的舊觀念。
媒婆也被認為是“天價彩禮”的推動者。在這個培訓班上,聚集了全區180多名媒婆。據當地媒體報道,為更好地對媒婆的行為進行規范和管理,余江區還準備對媒婆進行登記管理。同時,當地還將成立由鄉賢、黨員、理事長等人員為會長的媒婆協會,制定媒婆公約,計劃對彩禮、媒婆禮以及訂婚、結婚儀式人員規模等進行限定。
對于“天價彩禮”的危害,余江區委副書記吳發財在培訓班上表示,近年來該區部分鄉村婚嫁彩禮不斷攀升,不少家庭因此負債累累、不堪重負;一些家庭因婚致貧、因婚返貧!案邇r彩禮不僅成為許多年輕人追求幸福婚姻的絆腳石,更成為農村家庭實現美好生活的攔路虎”。
江西省2018年城鄉居民收支調查顯示,扣除價格因素影響,江西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水平為11744元。按照包括彩禮在內的30萬元的婚嫁成本,就意味著一對普通農村夫妻至少不吃不喝不消費10多年才能為兒子討個老婆。
針對高價彩禮的“剎車”不僅在余江。去年8月,鷹潭市下轄的貴溪市(縣級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辦公室也曾印發了《關于提倡移風易俗、婚事新辦,樹立文明新風的村規民約》。
其中包括彩禮指導標準:最好限定在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8倍以內(按2017年標準計算約10萬元)。
在鷹潭市主城區月湖區,區紀委、區委組織部、區委宣傳部、區民政局4部門聯合下發通知,從各級黨員干部抓起,要求簽訂承諾書:定親彩禮不得超過6萬元。
對于鷹潭部分地區出現的“天價彩禮”的婚戀生態,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研究員李銀河直指“‘天價彩禮’實質上等于‘買賣婚姻’”。
李銀河說,彩禮問題在新中國成立前就存在了相當長的時間,我國第一部婚姻法主要就是反對包辦婚姻和買賣婚姻。區分彩禮是否具有這個性質,主要看包括彩禮在內的結婚花費是用在兩個新人身上,還是全部給女方父母。
李銀河根據以往的調研舉例說,比如上海也有人提一些條件:男方要拿多少錢買大件、女方要拿多少錢買床上用品,與天價彩禮最大區別是,這些錢用于“小兩口”的生活。
她同時表示,“男女性別比例不平衡,加之‘傳宗接代’‘養兒防老’等社會習俗和市場規律的影響,短期內‘天價彩禮’問題很難從根本上解決!
國家統計局2018年的數據顯示,從性別結構看,我國男性人口71351萬人,女性人口68187萬人,男比女多3164萬人。
而在1600余人口的沙溪村,張志輝介紹,20~30歲的適婚年輕人有近200人,其中女孩只有不到50人!澳信詣e比例為3∶1”。
倫理學博士、中國政法大學教授趙慶杰也曾對媒體分析,出現“天價彩禮”不僅是個經濟問題,還涉及教育、社會保障、貧富分化等問題,僅憑一紙村規解決不了根本問題,需多管齊下:一方面需要宣傳教育,引導婚姻回歸愛情本質,不能把結婚等同為商品買賣,并消除攀比心理;另一方面,更需要發展農村經濟,提高農民收入,消除貧富分化以及城鄉、地區差別,并解決男女比例失衡問題。
“單靠一個法律或行政法規很難解決當前‘天價彩禮’的難題!崩钽y河也認為,政府應多從社會保障特別是農村養老上傾斜資源、引導支持,解決后顧之憂才能打掉不良習俗的根基,長遠來看則要依靠經濟發展、農村城市化的進程。
中國青年報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