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鐘到現場!廣東首個“城管110”應急指揮中心江門上線
“躍進路九中人行天橋被貨柜車碰撞,發生交通事故。”6月13日,蓬江“城管110”應急指揮中心接到群眾來電。10分鐘后,該指揮中心調度的市政設施搶修隊便已到達事故現場,會同公安交警、消防員進行應急處置。
這是蓬江“城管110”指揮中心的常見一幕。近日,江門召開“城管110”應急指揮體系建設工作推進會。經過近4個月的籌備和試運行,全省首個“城管110”應急指揮中心在江門市蓬江區建成,該中心可通過“24小時全天候應急值守,緊急事項30分鐘到達現場”工作模式,解決群眾各類 “煩心、鬧心、揪心”的民生問題。
“‘城管110’應急指揮中心強調快速反應、應急處置,既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水平,又能讓群眾參與城市管理,積極互動多方監督,以實現城市共建共治共享。”江門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數字化城管科毛國華說。
整合多平臺數據
實現統一端口聚集
走進蓬江“城管110”應急指揮中心,一個長約5米、高約3米的超大顯示屏赫然映入眼簾。它的兩側,各有六個小顯示屏整齊排列,正在實時顯示著蓬江區一些重點監控區域的畫面和數據。
據中心負責人吳小娜介紹,“城管110”應急指揮系統是按照網格化管理思路,打造一個中心、搭建三合一平臺。一個中心,就是“城管110”指揮中心;三合一平臺,即創文督導指揮、城市應急管理和民生訴求處理“三合一”平臺。蓬江區以“城管110”指揮中心為基礎,依托“三合一”平臺形成橫向部門廣泛聯動、縱向層級快速響應、政府社會共同參與的城市管理格局。
吳小娜告訴記者,指揮中心的工作首先從視頻巡查和系統巡查開始。指揮中心通過整合數字城管視頻監控、排澇泵站調度監控、城市照明監控、建筑垃圾運輸車GPS監控等系統,匯聚12345政府熱線、12319城管專線、“江門城管”微信公眾號等問題反映渠道,實現端口聚集,由智慧調度中心進行安檢信息分析、下派、督辦處理。這樣,“城管110”已成為城市管理應急指揮“最強大腦”。
6月10日下午,蓬江“城管110”應急指揮中心發現,受短時強對流天氣影響,轄區三條主干道同時發生了強風吹折樹木的險情。“通過視頻檢測信息,指揮中心立即進行信息分析和人員調配,迅速安排園林綠化搶險人員到場,及時清理橫阻交通的斷樹殘枝,防止了這些路段下班高峰期出現嚴重擁堵。”吳小娜說。
群眾投訴成為重要信息源
構建“全民城管”大格局
“除數字城管視頻監控等系統外,市民的投訴舉報也是我們重要的信息來源。”吳小娜說,“讓群眾參與城市管理,形成互動,有利于構建‘全民城管’的良好格局。”
6月11日下午,蓬江區“城管110”應急指揮中心收到市民施先生來電,反映蓬江丹井里一棟樓上的廣告牌搖搖欲墜,存在安全隱患。指揮中心立即通知臨近的執法隊員到達現場,做好圍閉警戒。其時狂風驟雨,而廣告牌又位于三樓高處,執法人員無法直接實施簡易拆除,遂將現場情況通過移動執法終端上傳至指揮中心,請求支援。獲取現場信息后,指揮中心迅速調度市政設施監督站的搶修隊前往處置。
“一接到指令,搶修隊馬上出動,15分鐘即到達現場,立即組織實施拆除。從接到市民電話至現場廣告牌拆除完畢,我們用了不到一個半小時。”吳小娜告訴記者,“我們反饋處置情況給報料的施先生后,他專門為一線處理的同志點贊,并特意致電12345政府服務熱線表揚了我們”。
吳小娜笑稱,這已是“城管110”的工作常態。“城管110”的工作重點將聚焦群眾特別關心的水管爆裂、廁所堵塞、燃氣泄漏、道路坍塌、樹木倒伏、路燈不亮、占道堵路、垃圾亂堆、沙井蓋損壞等問題,扎扎實實解決群眾之急。
目前,“城管110”應急指揮中心實施24小時全天候應急值守,各項設備措施實備實用,緊扣“一呼百應,接訴即辦”理念,一旦接到群眾訴求,附近的城管隊伍會迅速趕到現場進行“實戰”,處置情況并及時反饋,起到高效解決實際問題的效果。
縱向指揮+橫向聯動
打破部門壁壘形成城市管理合力
“為更好地實施人員調配和資源利用,‘城管110’編織了城市管理一張網。”吳小娜說。按照住建部萬米單元標準并結合屬地實際,指揮中心將城市建成區劃分為N個網格,每個網格設1名網格長,按各網格的實際工作配備5-8名的網格專業處置人員,并保證每個社區不少于1名網格員。
各網格實行網格長負責制,網格員配備城管通電話、視頻記錄儀、專業記錄小本等,齊備城管執法裝備“六件套”,對網格內進行巡查管控,關鍵區域、高峰時段實施錯峰管理,及時采集上報處置案件,明確人、格、事,做到“人在網中走,事在格上辦”。
目前,蓬江區中心城區劃分為20個網格。在處理緊急事項時,指揮中心可通過網格員的視頻記錄終端了解現場情況,并根據現實狀況進行人員調配。如在人員不足的情況下,指揮中心可直接向臨近網格調度人員及設備前往支援。
精細的網格化管理,為“城管110”縱向構建市、區、街(鎮)、社區四級工作調度指揮機制奠定了基礎。而橫向聯動聯動文明辦、公安、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住房建設、交通運輸和市場監管等部門,更有利于“城管110”打破部門壁壘,形成城市管理的工作合力。
“這種綜合調度,你可以把它理解為‘城管110’的一種權力,其實更是一種責任,對人民群眾高度負責的態度。”吳小娜說,“以往即便在城管部門內部,不同的部門在人員及資源調配中面臨較多程序,解決群眾訴求遲緩的現象時有發生,甚至久拖不決。現在通過一張網綜合調度,實現“集中受理、統一分撥、快速響應、跟蹤督辦”,大大提升了民生訴求事項的處置效率。”
“因為‘城管110’的快速調度和響應機制,形成了橫向部門廣泛聯動、縱向層級快速響應、政府社會共同參與的城市管理格局,彌補了以往缺少制度管理的缺陷。”毛國華補充道,“這也更加符合進入新時代以來,我們按照市委市政府城市執法體制改革總體部署,建立健全落實城市管理聯席會議制度的要求”。
“城管110”升級改造方向:建成全市覆蓋的綜合指揮調度系統
在現有基礎上,“城管110”還將結合智慧城管系統建設繼續升級改造,打造繡花功夫的“江門樣本”。
據了解,目前江門市和三個區兩級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部門已設立了監督指揮中心,今年將擴展到四個縣級市,實現建成區全域覆蓋,按照“一級監督、兩級指揮、三級管理、四級網格”的城市管理新模式,升級改造各模塊功能,融合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的應用,采用遙感影像、低空航拍、GPS/北斗衛星的定位感知等先進手段,形成智慧城市管理系統,實現案件智能派遣、有效辦理、切實提升城市管理應急處置能力和水平。
“城管110”應急指揮中心將通過執法記錄儀、對講機、視頻(語音)傳輸、案件采集(城管通)、無人機、實時定位等終端設備,建成全方位覆蓋的綜合指揮調度系統。
同時,指揮中心還將融合視頻監控子系統、移動執法子系統、網格化管理數據,以加強對創文巡查、暴力執法、突發事件,以及極端天氣下應急防災等情況的指揮調度功能。
在隊伍建設方面,“城管110”指揮中心加強信息采集、網格巡查等方面培訓,并結合環衛一體化改革,逐步將路面環衛工作人員納入“城管110”應急指揮中心網格員隊伍,輔以信息化手段,進一步增強城市管理問題巡查、上報、處置的覆蓋面。
南方網全媒體記者 李文軒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