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部中外佳作齊聚 第三屆老舍戲劇節金秋九月盛大開幕
8月13日,第三屆老舍戲劇節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舉行新聞發布會現場。圖為主辦方供圖。
8月13日,第三屆老舍戲劇節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2019第三屆戲劇節于9月19日至11月23日在北京舉行。
本屆戲劇節由北京市演出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北演)和北京天橋藝術中心管理有限公司共同主辦,中國老舍研究會、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北京戲劇家協會協辦,北京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和北京天橋盛世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指導,并得到了西城區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老舍研究會和老舍紀念館的大力支持。
2019第三屆老舍戲劇節繼續秉承“呼喚戲劇文學精神”的創辦主旨,以“民眾情感、人文關懷、民族語言、國際視野”作為獨樹一幟的主題詞,力圖打造一個質感鮮明具有溫度的戲劇節,以此紀念老舍先生誕辰120周年,禮贊新中國成立70華誕。
本屆戲劇節分為劇目展演、“戲劇茶館兒”文化活動以及“北京年節”主題展覽三大版塊。劇目展演部分將通過12臺劇目26場演出,點亮首都人民的秋日文藝生活;“戲劇茶館兒”文化活動將聯合國際戲劇評論家協會舉辦1場論壇,還將攜展演劇目劇組舉辦多場見面會活動以及老舍作品劇本朗讀活動,全方位暢談戲劇未來;而“北京年節”主題展覽將重現老舍先生作品中的年節文化以及昔日北平城,讓人們重拾老北京文化記憶。
8月13日,第三屆老舍戲劇節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舉行新聞發布會現場。圖為主辦方供圖。
國內劇場單元:聚焦個人生命悲歡,展現時代宏闊畫卷
“呼喚文學精神”是老舍戲劇節永恒不變的創辦初心。第三屆老舍戲劇節國內單元推出了作家萬方向父親曹禺的致敬之作話劇《新原野》,由立陶宛當紅鬼才拉姆尼·庫茲馬奈特執導,著名演員馮憲珍和孔維領銜主演,展現中國三千年文明史以來,中國女性在各種社會人生自然環境中的命運寫照。通過兩個小時的舞臺吶喊,《新原野》用豐沛而且犀利的鄉村生活構建完成了這部中國女性的世紀生命史詩。曹禺先生的經典劇作《雷雨》也來到了老舍戲劇節舞臺之上,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將原汁原味呈現時代經典,導演顧威曾稱《雷雨》是經典的“經典”演出,“我們不跟風,不怕現如今的觀眾會不理解。因為真正的經典,語境是永恒的。”
國內單元還有北演戲劇出品的京劇名家演繹話劇《廣陵散》,講述了極端政治環境下,魏晉名士“竹林七賢”做出的個人選擇和人物命運的故事,在繼承“話劇民族化”思想精髓的基礎上,融入戲曲美學,打造了極具濃郁“中國風味”的作品。此外,北演戲劇另一力作《運河1935》也將率先在老舍戲劇節進行首演,該劇取材于鄉土文學代表劉紹棠作品《漁火》《蒲柳人家》,以“大運河”為主題,以尊重大運河的歷史感、文化魂和文學夢為前提,以北京通州運河文化為背景,以生動鮮活的革命歷史人物形象和故事為主線,為觀眾呈現一部極富戲劇張力、人性魅力和文化內涵的舞臺藝術作品。
繼去年《平凡的世界》亮相第二屆老舍戲劇節后,陜西人藝此番攜中國話劇扛鼎之作《白鹿原》再次來到老舍戲劇節,此版本是原著作者陳忠實先生最滿意版本,由地道陜西方言演繹,講述了近半個世紀陜西農民生活變遷史,展現了黃土上獨有的民族文化和歷史底蘊。另有臺灣先鋒喜劇《三人行不行》,該劇歷時24年超400場演出,是華語戲劇是當之無愧的戲劇經典。《三人行不行》原創編導是臺灣著名劇作家李國修,現由臺灣實力派導演樊光耀執導,兩男一女分飾30個角色,在人物的快速轉換中,將聲音與肢體的多元性發揮到極致,探討了都市中錯綜詼諧的人際關系和荒謬想象。
國際單元:世界名團薈聚北京,不朽名作嶄新演繹
8月13日,第三屆老舍戲劇節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舉行新聞發布會現場。圖為主辦方供圖。
“國際視野”是老舍戲劇節的主題詞。第三屆老舍戲劇節國際單元薈萃享譽世界劇壇的名團佳作,演繹大師們的不朽名作。
本屆戲劇節有三部致敬莎士比亞的經典作品,包括兩部喜劇一部悲劇:來自英國環球莎士比亞劇團的《第十二夜》和《錯誤的喜劇》,莎士比亞環球劇院在呈現原汁原味的莎劇經典上具有無可取代的地位,這兩部喜劇作品將以“環莎”式莎翁腔調向觀眾們展示莎劇的魔力。來自波蘭羊之歌劇團的《李爾之歌》,該劇給波蘭及國際評論家們都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贏得了世界各地觀眾的稱贊,在世界各大戲劇節上斬獲無數獎項。它被英國《衛報》譽為“傳奇”,以聲樂、器樂、形體動作及戲劇元素全新演繹了莎翁筆下的悲劇。
此外本屆戲劇節國際單元有法國諾諾劇團帶來的薩繆爾·貝克特作品《等待戈多》,“兩個流浪漢等待戈多”的故事被無數的創作者以不同視角演繹。在諾諾劇團的版本中,兩個流浪漢在遭遇了無盡的等待后遇到了具有超現實主義,且總是自相矛盾的波卓和幸運兒,被媒體評價為“諾諾劇團以一種不同尋常的視角,帶給人們希望,證明人性并沒有徹底消失”。這部劇表達了對大師貝克特,對演員及荒誕戲劇無窮能量的敬意。
國際單元還包括來自馬其頓比托拉國家劇院的《孩子夢》,該劇系以色列國寶級劇作家漢諾夫·列文編劇,列文是以色列卡梅爾劇院的靈魂人物,一生創作劇作六十余部,其中享譽國際的《安魂曲》就出自他手,此次老舍戲劇節上的《孩子夢》則講述了一個孩子和母親逃往遙遠未知國度,尋找避難所和救贖的故事,以此向漢諾夫·列文這位以色列的良心劇作家致敬;還有來自德國弗洛茲默劇劇團的面具默劇《生命無限好》,用令人“笑中帶淚”的高級幽默,在90分鐘的時間里帶領觀眾“穿越”生命的時空,重現從呱呱墜地到步履蹣跚不同階段的插曲,演繹生命百態和人生況味。
“戲劇場館兒”文化活動:挖掘藝術交流的巨大潛能,全方位暢談戲劇未來
8月13日,第三屆老舍戲劇節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舉行新聞發布會現場。圖為主辦方供圖。
今年適逢老舍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第三屆老舍戲劇節“戲劇茶館兒”文化活動再創新高,戲劇論壇、主創見面會、劇本朗讀和主題講座等文化活動,專業性、娛樂性及知識性相映成趣,以此向老舍先生致敬。
“戲劇茶館兒”文化活動包羅了1場戲劇論壇和多場主創見面活動。戲劇論壇部分,本屆老舍戲劇節將聯合國際戲劇評論家協會中國分會(以下簡稱IATC)舉辦IATC專場論壇,共同為老舍戲劇節揭幕,同時以“文學性與劇場性”為題邀請國內外學者展開討論,助推中國戲劇評論界與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專業人士的交往,提升老舍戲劇節的學術水平。
主創見面活動部分,將會有主創見面會以及劇本朗讀活動,展演劇目《廣陵散》主創將與觀眾分享從傳世絕曲到跨界名家話劇《廣陵散》的創作始末,演員將分享心得與感想并與在場觀眾展開互動;展演劇目《新原野》劇組編劇萬方及演員們將齊聚“戲劇茶館兒”,以女性視角暢談心中的《新原野》,展開對時代局限性之下人性的探討;還有莎環劇院《第十二夜》《錯誤的喜劇》及波蘭羊之歌劇團《李爾之歌》主創分享會和法國諾諾劇團《等待戈多》大師對談活動。
此外,本屆老舍戲劇節還將舉辦老舍先生著作朗讀會,廣邀文化名人、劇作家、導演、演員明星及普通觀眾參與進來,將老舍筆下“那一年的北平”,讀給大家聽,感受老舍先生的文字魅力,體味北平城當年的那人那事;另有兩場圍繞老舍先生戲劇與文學創作的主題講座:“北京曲劇與老舍先生”及 “老舍文學”,為大家呈現一個豐富立體的老舍形象。
“北京年節”主題展覽:再現老北京生活風貌,重拾老北京文化記憶
今年,第三屆老舍戲劇節在去年《老舍點戲》書畫展的基礎上再上層樓,以“北京年節”為主題,搭建以“老舍”筆下的京味民俗文化為主旨的展覽。展覽內容上,將緊緊圍繞老舍先生作品,以老北京三大節日為展覽主線,將老舍文學作品中的相關節慶風俗、歷史掌故、民俗資料等進行高度提煉與深度挖掘,以重溫老北京節慶的形式進行“場景重現”,讓觀眾在展覽中體會文學精神,尋根“京味文化”。展覽形式上,區別于以往的靜態展覽,此將采取高科技手段,輔以現場演示、互動游戲等元素,復原老舍作品場景,從天空中盤旋的鴿哨到街上的新年廟會再到老舍先生曾用物品,還原老舍筆下的北平城,讓觀眾感受老舍作品的“穿越之旅”。
值得特別關注的是,“北京年節”主題展覽還將開辟單獨區域將老北京年節所涉及的老字號及非遺文創產品、日常用品、飲食醫藥及服裝服飾等聯動起來,體現民俗與非遺中的生活美學與藝術時尚,讓京味文化深入百姓生活。除此之外,本次展覽還將特邀非遺傳承人或專業演員,以表演的形式將非遺文化演繹出來,讓觀眾更直觀了解“京味文化”,實現非遺文化的活態傳承。
總而言之,“北京年節”展覽即是把各式各樣的老北京年節文化“濃縮”起來,融合科技手段集中釋出,注重互動性和趣味性,有力助推了北京非遺、民俗保護、弘揚與傳承,是一場具有文化傳承雄心的展覽,更是一個“動起來”、“玩起來”的活態傳承盛會,向世人展示了北京文化藝術昔日的輝煌和燦爛的未來。
第三屆老舍戲劇節展演劇目優質璀璨、文化活動立體多元、主題展覽更是包羅萬象。一方面,老舍戲劇節廣邀國際名作齊聚北京,使其成為北京了解世界的一個通道;另一方面通過展演具有民族性的劇目,將戲劇節打造成為了解北京文化、首都文化乃至中華民族文化一個窗口。現老舍戲劇節在北京向全世界發出邀請,盛情邀請戲劇人、戲劇愛好者及觀眾們共襄這一文化盛舉,共赴秋日戲劇盛宴!
2019第三屆老舍戲劇節演出安排
“戲劇茶館兒”主題活動時間表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