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深圳市的名稱竟然是這樣來的,與惠州緊密相關
40年前,南海邊的惠陽地區春潮涌動。
“1979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神話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跡般聚起座座金山……”這首唱出深圳特區來歷的經典歌曲《春天的故事》如今早已家喻戶曉。但少為人知的是,這座當時從惠陽地區下轄的寶安縣轉變而來的城市為何不叫“寶安市”而被命名為“深圳市”。
9月18日,南方日報、南方+記者從惠州市委黨校、市委黨史研究室了解到這段的塵封歷史。根據檔案史料的記載,正式文件中第一次出現“深圳市”名稱的是1978年中共惠陽地委向廣東省委報送的《關于寶安縣改為深圳市的請示報告》。回顧那段歷史,惠陽地區全程參與和見證了深圳建市和設立特區的過程,并提供了大量支持。
最近,中共中央、國務院發文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廣東省委、省政府強調,這是“全省的大事、是深圳的大事、是關乎全局的大事”,要全省動員、舉全省之力支持推動建設。作為曾經長期與深圳同屬惠陽地區的近鄰和“CP城市”,今天的惠州如何支持深圳建設先行示范區以及深化深惠合作?從歷史中可以得到一些啟迪。
把寶安縣改為深圳市,由惠陽地區首次提出
惠州市委黨史研究室負責人介紹,深圳市的前身是寶安縣,建市之前屬惠陽地區管轄。當時的惠陽地區范圍廣闊,下轄惠州市(縣級市,今惠州市惠城區)、惠陽縣、惠東縣、東莞縣、博羅縣、河源縣、龍川縣、紫金縣、連平縣、和平縣、海豐縣、陸豐縣和寶安縣共13個縣(市)。
相比今天深圳的繁華,40多年前的寶安縣還只是惠陽地區的一個落后的邊遠轄區。數據顯示,1978年,惠陽地區的工農業生產總值18.8億元,其中寶安縣1.27億元,占全區的6.7%;全區人口525萬左右,其中寶安縣約25萬,是全區的1/21。
根據惠州市委黨史研究室編著的書籍《惠陽地區助力深圳特區建立史錄》(以下簡稱《史錄》)記載,20世紀70年代末,惠陽地委根據當時中央的有關政策舉措,為充分發揮寶安縣毗鄰香港的區位優勢,發展對外經濟合作,首次提出把寶安縣改為深圳市。
這還要從1978年8月22日中共惠陽地委向省委報送的《關于寶安縣改為深圳市的請示報告》說起。其中提出,“寶安這個地方將要建成為外貿基地,深圳將建為旅游區。為了進一步搞好邊防,根據省委的指示精神,經地委常委討論,我們建議把寶安縣改為深圳市。這個市的建制相當于地區級,即低于地委半級、高于縣半級的建制,仍受地委領導。”這是正式文件中第一次出現“深圳市”名稱。
不少人有這樣的疑問,寶安撤縣設市時為何不叫“寶安市”而叫“深圳市”?
原來,在設立深圳市之前,作為地名的深圳還是惠陽地區寶安縣的一個小鎮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