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的今天,惠州解放!一組老照片帶你感受滄桑巨變
1949年10月15日,70年前的今天,惠州迎來了解放。
1949年夏,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湘邊縱隊東江南、北線攻勢取得重大勝利,東江地區城鄉大部分解放,形成了縱橫千里的解放區。
據中共惠州市委黨史辦公室編著的《粵贛湘邊縱隊史》一書記載,解放前夕,為了迅速消滅殘存廣東之敵,廣東戰役聯合指揮部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葉劍英、副司令員陳賡,于1949年9月28日發布《廣州外圍作戰命令》,決定:以第二野戰軍第四兵團為右路軍,第四野戰軍第十五兵團為左路軍;兩廣縱隊、粵贛湘邊縱隊和粵中縱隊為南路軍。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與此同時,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路大軍齊頭并進,打響了解放廣東的戰役。兩廣縱隊與粵贛湘邊縱隊組成南路軍迅速掃清東江殘敵。
10月1日,南路軍兩廣縱隊從贛州東北之江口地區出發,取道信豐、定南,于8日進入廣東和平縣。
依照南路軍前線委員會的命令,粵贛湘邊縱隊和兩廣縱隊會師后,兵分三路向廣州東南疾進。以兩廣縱隊第一師和粵贛湘邊縱隊獨立第六團為第一路,于13日抵河源,15日直取博羅;以兩廣縱隊第二師和粵贛湘邊縱隊獨立第二團為第二路,先后在東江第一、二、三支隊配合下,由河源直進惠州。
為了配合南路軍的戰略行動,東江第一支隊主力部隊于9月下旬開始,從海陸豐轉戰惠陽平山、淡水一帶,先后解放了多祝、平山、淡水等地。10月14日,敵第一0九軍一九六師逃離惠州。15日,粵贛湘邊縱隊東江第一支隊主力進抵惠州城,東江重鎮惠州宣告解放。
解放后的惠州,邁入建設期。
新中國成立之前,惠州是一個貧困落后的邊遠地區。即便是改革開放初期,惠州基本上處于一窮二白的狀態。統計部門的數據顯示,1949年,惠州的GDP僅為1.12億元。1978年,惠州的GDP僅約6.8億元,是典型的經濟弱市、農業大市、財政窮市。
自改革開放的大幕拉開后,惠州的經濟社會實現跨越式發展。1982年,惠州的GDP突破10億元,1993年邁上百億元臺階,2007年躋身“千億俱樂部”,2011年超過2000億元,2014年超過3000億元,2018年超過4000億元,達4103.05億元。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