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阜王聲新段子爆笑京城 傳統與現代的結合
4月9日,2016青曲社“一溜兒演出”苗阜王聲相聲巡演·站演出,在展覽館劇場火爆上演。中國曲藝家協會、著名相聲演員姜昆也到現場觀看了演出。這是繼2014、2015年連續在北展獻演之后,苗阜、王聲第三次登上北展的舞臺,沒有華麗的舞美,沒有高科技的特效,演員們僅僅依靠最樸實的“說話”技能,就征服了全場兩千七八百名的男女老少,令他們遲遲不愿離開劇場。
當晚7點,距離演出開場還有半個小時,此時的北展劇場的上座率已經達到了80%,而劇場外,等待進場的觀眾隊列還依然很長。
如今的觀眾都是精明的,他們知道,好的東西都是值得等待的。昨晚的演出也沒有令他們失望,整整三個小時里,觀眾們始終保持著平均3分鐘全場爆笑一次的頻率,想必今日的腹部肌肉群會有些酸痛。
昨晚,除了有苗阜、王聲帶著他們全新的節目《職業用語》和《紋身趣談》之外,青曲社的另外兩對捧逗拍檔也是全新的組合,馬凱強與紀鳴亮表演的《雜學唱》雖是傳統相聲,但兩位鮮明的個人風格,卻賦予了作品全新的氣質。而盧鑫與陳硯釗表演的相聲《跳舞家》中,邁克·杰克遜、國標舞等現代元素的融入,也展現出了年輕相聲演員對“說學逗唱”的全新理解和演繹。兩對新搭檔從不同角度,延續了苗阜、王聲標志性的“傳統形式+現代演繹”的風格,也獲得了觀眾的肯定。收獲的掌聲與笑聲也絲毫不遜于苗阜王聲。此外本地的青年相聲演員郭陽、郭亮以及16歲的曲藝少年王梓然的助陣,更是拉近了整場演出與觀眾的距離,贏得陣陣叫好。
2007年苗阜、王聲及一批熱愛曲藝的青年在陜西創辦了“西安青曲社”。名稱蘊含“青云直上,曲故情長”的意思。這批熱心傳統相聲藝術的80后,從最初沒有固定場地,在廣場、校園、城墻根腳下像老前輩一樣“撂地畫鍋”,口碑,到后來逐漸形成氣候,擁有兩個固定演出茶樓,青曲社以西北五省資歷最深的老藝人三名為首,以收納年輕力量為主體,在老曲藝精髓的基礎上開拓創新,不斷成長。
2014年衛視馬年春晚,苗阜與搭檔王聲節目《滿腹經綸》受到熱捧,視頻在網絡呈幾何速度,讓網友與觀眾大呼“這節目要上春晚能馮小剛”;隨即,元宵晚會力邀二人演出《學富五車》,整段演出行云流水包袱一個接一個,絲毫不給人喘氣的機會。這對相聲“好基友”不僅迅速走紅,更讓許多70后、80后的年輕人重新對相聲這門傳統藝術燃起了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