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說《鹿鼎記》 性競爭的極致描寫
《鹿鼎記》書中除了,,權變,以及作者對時局的影射之外,也更是個轟轟烈烈的性競爭的大舞臺。這個舞臺的主角,毫無疑問也就是這部書的主角---咱們的韋爵爺。
咱們的老祖,在擇偶這塊上,于文明產生前,和地球上的其它動物,不論是昆蟲,還是長角長蹄的食草動物,會飛的扁毛畜牲,都一般無異。雄的要追雌的,總是要身子強壯的。只不過人類進化的快,可要比別的動物要復雜得多了。早幾千年還是原始社會時,那時估計女子挑丈夫,就只身強力大,拉得硬弓,標得好槍的長大漢子好使,那年頭,是第一,除了正常的生殖能力不說,挑個能打到足夠獵物養活她和后代的才是正經,弄不到足夠吃的,餓死了萬事皆休。但在復雜的文明社會里,女人對男人的要求也就復雜得多了,因為夾雜了太多的因素,有時甚至可能復雜到連最根本的生殖能力都可以放棄而取其其它強項。當然,這種情況來,都是極少極少的,咱們目下不談楊夫人翁氏這種奇人異士,而取正常的,可理解的范疇內來談。
在個文明社會里,處于擇偶年紀中的女人,對男人的要求除了他有男性生殖能力這個最基本的要求外,還有可能的要求就是品格,智力,外形,健康,家世,,,財力,武力,勇氣,文化素養,忠誠,溫柔細心這些先天或后天的素質。當然這些素質不可能一個全都打優,有時一個男人只具備里面三項或是兩項,對女人來說就能非常滿意了。當然其中還有人類獨有的愛情的因素,一般來說,愛情這個東西,雖然在男女是否持續相處中往往定性作用,但是這個東西是摸不清道不明的,所以是很靠不牢的,也是最容易受以上那幾項外力的影響的。說土一些,就是外形好看與否,有錢沒錢,勇敢或是怯懦,敦厚或是奸詐等等這些外力,是能直接決定是否產生及保持愛情的。
看過《鹿鼎記》的,在艷羨韋小寶七美簇擁的艷福之余,大多數看官想來都很疑惑,像唐寅獨擁九美,但他是大才子,才藝,品貌,家世無一可挑剔,在男人當中,是有者無可挑剔的競爭力,而韋小寶這個家伙,外形,家世,武藝,文采,品德等等,這些在他那個時代的男人十分重要的素質,他一樣沒有,如何能在性競爭的角逐中無往不利,擊敗眾多對手?
說到這個性競爭,前面說過,在這個地球上,是活的都避免不了,自然也包括你我,如何能在性競爭中獲勝和避免失敗,不論和人,都至關重要,不可不細細探究。韋小寶在他的性競爭的戰爭中,最辛苦的一場無疑是VS鄭克爽的那一場,這場性競爭的戰況,堪稱波瀾壯闊,轟轟烈烈,當事人投入了渾身解數,屢敗屢戰,不死不休,直至最終取勝,其經典程度,惟有同是金書中的段譽VS慕容復那一場可相媲美。其同之處就是兩個男主角在競爭的甫一開始,都處于相當不利的境地,此后更是屢處下風,頻頻碰壁,幾度心灰意冷,面臨慘敗。
像韋小寶,他在與鄭克爽的性競爭戰場的序幕剛拉開,其起點便極端的不利。如果我們還記得,小寶初遇阿珂,是在少林寺,那時他的身份是什么?一個身材矮小,尚未成年,武功低微,而又具備明顯性意圖的僧侶,以上種種他當時的特征,都使得他在這場競爭中處于劣得不能再劣的劣勢。這個說起來就要分析下在他那個時代,像阿珂那樣的一個女子,她選擇配偶的可能條件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