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網絡文學作家:將目光投向火熱生活與責任擔當
今年5月上旬起,近20位閱文集團旗下網絡文學作家分別深入四川、貴州、、青海,、新疆等地,分批次探訪少數民族自治縣、扶貧攻堅重點村、汶川地震受災村等地,深度了解當地生活與志愿者工作,總行程達到一萬兩千多公里。為創作積淀生活素材的同時,網絡文學作家也與文學愛好者分享所見所聞,傳遞志愿者文化。
此次志愿文學網絡作家基層行活動主題為“青春志愿行·共筑中國夢”,由團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動指導中心、中國作家協會、閱文集團聯合主辦。此次基層行隊伍由中國作家協會和閱文集團選派,聚集了眾多文學創作中堅力量。
在志愿行最后一站青海,四位網絡文學作家在資深編輯的帶領下來到青海多個州縣鄉鎮,探訪當地中學、職校、基層組織,走進少數民族家庭,感受志愿者的滿腔熱忱,和當地文明建設、扶貧工作帶來的巨大變化,收獲了無數新鮮的感受和深深的觸動。
他們發現,在一處偏遠的小鎮,每年都有數百名學齡兒童因各種原因面臨輟學。大學生席其闖畢業后扎根這里,頂著零下幾十攝氏度的嚴寒風雪挨家挨戶勸說,終于將輟學率降為零。“離開學校踏上社會已經多年,體內那份沉寂了多年的熱血,在這一刻再度沸騰了。”玄幻題材作家芙子憶起自己寫作的初心———渴望講好故事獲得社會認同,幾年前自己走出再擇業的迷茫期,大膽開始寫作,希望將勇于嘗試、活出精彩的開拓,傳遞給更多有志創業的人。
“西部計劃”中,大通縣朔山中學的北大研究生支教團的感人事跡和高遠志向,讓言情題材作家冬天的柳葉聯想到大學時遠赴的志愿經歷:“當時撿柴燒水都要自己動手,多年后卻在我記憶中留下了最鮮明的一道色彩。用一年時間做一件終身難忘的事,而一件正能量的事能感染更多人。”
在青海的日子里,作家們有時一天要采訪四批志愿者。2600多米的高海拔、驟冷驟熱的溫差和崎嶇的盤山,讓來自武漢、江蘇、長沙等平原地區的三位作家都有些“扛不住”了:冬天的柳葉臉色蒼白吃不下飯,逆水之葉一強忍咳嗽,醉臥笑伊人傷風時團內帶的感冒藥已全部用完……但他們仍一站站走著,拿著筆,時刻寫著、記著。在了解當地風土人情、志愿者事跡后,總不忘記詢問一聲對閱讀網絡文學的期許。一些答案也在意料之外。大通縣朔山中學的當地教師毫不諱言地表達了對網絡文學目前缺乏現實和歷史厚重感的擔憂:輕松活潑的網絡文學受學生偏愛,遠勝于傳統經典文學,對學生的成長和價值觀塑造的影響不容小覷,而網絡寫作能否承擔這一重任?
接下來的行程中,作家們屢屢回顧這個問題。專注“二次元”的網絡文學作家醉臥笑伊人回想起創作第一部作品《變身女學霸》 后,讀者受主角激勵奮發學習,考上高中、大學后向他道謝。他曾認為網絡文學本質是商業文學,此行所見讓他重新審視自身創作,看到了網絡文學的另一面:因通俗易懂而受眾廣泛,網絡文學能給讀者的人生打開更廣闊的天地,以更大力度傳遞正能量。
如今,網絡文學已成為中國社會主義文學充滿活力的組成部分,具有重要社會影響力。身為網絡作家,受益于這個時代,應該塑造積極向上的群體形象、主流價值觀、為中國的文學事業發力、提升民族的素養。
旅途勞頓、身體抱恙,作家們在行程之外也沒“拋荒”每天的連載。青海省海東市作協李明華見此感慨,網絡文學作家日更幾千甚至上萬字,本身也傳遞了自強不息的正能量。目前網絡文學作家平均年齡較輕,一時略顯“淺薄”,但閱歷和筆力的成長不可限量。
事實上,動輒百萬字的鴻篇,使很難成為長期網絡寫作的有效激勵,創作的內在價值和社會效益才是網絡作家“大神”們的理由。閱文集團旗下云起書院主編陸陸透露,網絡文學目前市場紅火,但競爭也十分激烈。作家們大多從兼職開始,經歷至少一年默默無聞的拼搏。能脫穎而出成為“大神”的,都為了夢想付出了不知的艱辛。不少作者因長期加班加點,患上了腰椎、頸椎病。
此外,傳統文學和網絡文學之間的藩籬也正在逐漸消融,作協與文學網站定期舉辦的高研班、作家班、論壇等活動,正在加強組織化管理引導。網絡文學經歷二十年發展后,讀者逐漸趨向、成熟,對作品的文學價值和內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醉臥笑伊人感嘆,快餐文學的“傻白甜”能幫助讀者在紛繁復雜的生活中放松身心,如今發現這些類型化、同質化的作品能紅極一時卻大多無法長久,而傳統文學繪景寫情有獨到之處,格調“高冷”卻能不斷傳承。
走過了20年的中國網絡文學經歷了大浪淘沙,越來越多青年作者感受到了提升作品和文學品質的迫切需求。芙子在與網絡文學行業頂尖作家交流時發現,“大神”們不僅從經典文本中汲取養分,日常“功課”也絲毫不敢懈怠,如定期收集整理熱門電影電視劇臺詞,主動學習人物塑造、懸念設計、情節推進、場景轉換等通用手法。作品完結后,作家們相互交流中的“復盤”挑刺,讓芙子決定深耕哪一種題材,如何技巧打磨作品。
“志愿文學”網絡作家基層行活動結束時,作家們紛紛寫下,銘記此行中豐富的基層經驗幫助他們走出斗室、深入生活,擁抱時代、扎根祖國廣闊無垠的土地,努力在網絡文學創作中體現更多現實的深度和廣度,用志愿的真善美打造網絡文學精品,共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吳鈺)